■岳才华
人民至上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价值理念,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价值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追赶现代化、实现国富民强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至上为最高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着力解决国家独立和人民温饱问题,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将“富起来”作为核心逻辑,不断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始终不渝地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动力指向。主体和动力问题是一个国家开辟和发展现代化的首要问题,超越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作为现代化主要动力指向的模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人是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回顾历史,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和发动人民是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所在。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和逻辑起点,既增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也成为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全程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凝聚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磅礴伟力。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最大优越性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再一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资本主义几百年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其无法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并为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根据我国发展阶段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整齐划一的,而是建设进程中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超越,也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福利主义政策的超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战略性目标和规划。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西方现代化道路在资本逻辑的主宰下,形成了以物质现代化为核心的单向度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发生异化,人沦为“单向度”“原子化”的个人,导致精神匮乏和信仰失落。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最终目标的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以人民立场为鲜明底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本文系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和超越性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