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我市下步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推进“四链”融合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上来。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坚持“大人才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深化完善党管人才格局,优政策、创平台、兴产业、聚英才,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人才高地,形成了“近悦远来、安心乐业”的人才生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对人才的需求和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持续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路、理念、机制、政策,以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要抓好人才集聚平台,强化市县联动,着力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人工智能、现代农业、医疗和文旅等七个区域“人才高地”,努力把济宁打造成为具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向往之地。要探索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深度融合,聚焦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把“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起来。要以19条核心产业链为重点,帮助企业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关键人才需求,开展人才引育。
加快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抓好人才强市建设重点任务落实。人才高度决定事业高度。要以更大力度集聚战略人才力量,开通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围绕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领军人才倍增行动,实施好孔孟圣地英才工程,梯次化培育领军人才。要以更大力度推进重点人才引育,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来济、回济、留济“三篇文章”,建设一批青年人才集聚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开发体系,打造青年之城、青春之城、活力之城。要以更大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管理、评价、使用、激励、流动等方面入手,探索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用好人才编制“周转池”,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真正为人才“松绑”“减负”。要以更大力度打造一流发展生态,落实好“人才金政20条”,妥善解决好人才的“关键小事”,营造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提升人才工作齐抓共管强大合力。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跨入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的宏伟发展蓝图,这个蓝图是渴求人才也是成就人才的宏伟蓝图。全市各级要坚持“统筹抓,抓统筹”,充分用好各类资源,主动履职尽责,做到握指成拳、形成合力,一体推进集聚节点、“四链”融合等工作,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