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牛秀伎
在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济宁市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和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打造品牌,有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展现出孔孟之乡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形象。
坚持铸魂育人 赓续红色基因
着力推进党史国史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在英雄王杰家乡金乡羊山启动了全国首届“青少年党史学习月”山东分会场活动,在邹城市启动了第二届学习月活动,省关工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活动。建成一批国家和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连续多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时代新人。充分挖掘济宁孔孟之乡历史文化优势,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少儿春晚、“国学达人挑战赛”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感受孔子“诗礼传家”、孟母“三迁教子”在新时代的价值。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座谈会上发言,介绍了济宁情况。组织编写地方特色青少年读物。按照市委安排,市关工委牵头组织编撰出版了12册120万字的《济宁市青少年教育系列丛书》,涵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家庭教育、法治教育,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亲自为丛书作序,面向全市1200余所中小学免费赠送,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阅读全覆盖,使他们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助力帮扶引导 优化育人环境
扎实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圆满完成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各项任务,市关工委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开展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指导中小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举办了“彩虹伞”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召开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座谈会、推进会,交流工作情况。持续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帮扶。联合团市委推进“希望小屋”项目建设,建成小屋1400余间。济宁九巨龙集团连续18年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救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困境儿童5522人,市关工委与九巨龙学校建立招生联系机制,年内帮助183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入学。积极助力青少年安全健康。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增强青少年避险自救能力。联合市民政局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五老助青少年健康”活动,不定期为学生作视觉筛查、脊柱侧弯等健康检查和心理辅导报告。
筑牢基层基础 激发工作活力
以争创“五好”关工委为抓手,着力构建“有形覆盖、有效运转”的关工委组织网络体系,把工作重心和着力点落到基层,做到哪里有“五老”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活动。开展了关工委组织建设基础数据调查摸底工作,全市基层关工委组织发展到4700余个。深入探索企业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抓好活动载体,促进工作规范化和活动经常化。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全市企业关工委组织达到900余个。注重农村关工委建设,把帮助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发动“五老”开展流动和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工作。
发挥“五老”优势 丰富活动载体
成立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法治宣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五老”关爱团,开设“五老”工作室120余个,带动更多“五老”开展青少年教育关爱活动。完善“五老”数据库,规范“五老”档案管理,涌现出一批“五老”典型,全国优秀“五老”、任城区谢立亭20年如一日开展红色宣讲,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汶上县张茂路牵头建起雷锋展馆,教育青少年学雷锋、做雷锋,获评“全国学雷锋团队带头人”;全省最美“五老”、曲阜市关工委副主任孔令绍面向青少年开展孔氏家风宣讲,曾与全国政协主要领导连线交流家风家教。结合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对“五老”骨干、先进典型进行走访慰问,增强“五老”荣誉感、归属感。
强化自身建设 创新保障机制
完善领导机制。市关工委实行双主任制,市委副书记兼任主任。每次市关工委领导班子调整都由市委发文公布。近两年,市关工委充实了8名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成员单位扩大到38个;14个县市区全部调整了关工委领导班子,其中11个关工委主任是刚从人大常委会主任或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常委会议每年专题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市委每年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参加,市委副书记出席并讲话。成立由14个部门组成的发挥“五老”作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推进工作。完善宣传机制。将市委宣传部、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纳入市关工委成员单位,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全市宣传工作大盘子。在《济宁日报》开设了“关爱下一代”专版,宣传对象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学校的“全覆盖”。创新打造“济宁关爱之家”网络平台和直播间,推出主题直播讲座21场次,收看人数达334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力。完善培训机制。先后举办两期由市关工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县市区关工委主任参加的培训班,赴江苏、浙江六市和省内部分市进行考察学习,选派市关工委同志参加两期“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研修班”,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参加市委党校培训班,干部队伍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有新提升。完善保障机制。市委书记带领有关部门到市关工委看望慰问,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023年对关工委工作作出六次批示,市长、市委副书记也多次作出批示,从领导体制、人员编制、办公场所、会议活动、经费财务等方面给予重视支持,优化了关工委工作环境。
新元肇启,华章日新。新征程承载新梦想,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济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沿着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一路走来、也必将走得更远。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关工委关心支持下,市关工委将以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展示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