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杨国庆 本报通讯员 张明 摄影报道
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产棉基地,汶上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区。
据了解,汶上县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以优质棉花的生产而闻名,并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纺织服装产业。进入21世纪,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汶上县的纺织服装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县现拥有纺织服装企业7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家,年产值高达30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1%。
这些企业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产品品类丰富,涵盖了棉服、羽绒服、休闲服、童装等16个系列300余个品类。汶上县已成为8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重要加工基地,年产各类服装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3%,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汶上县政府高度重视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成立了纺织服装产业专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人才战略合作,实施企业优秀青年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成功促成中国银行山东分行特色普惠产业“休闲服饰贷”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汶上县还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或服装批发市场与当地企业开展商务洽谈,拓宽了企业的订单来源和市场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和活动,提升了“休闲服装汶上制造”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产业培育方面,汶上县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品牌共创论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同时,引导企业创品牌、提品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品牌自主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拥有瑞德酷普、襄荷等自主品牌30余个,东方国际、迪尚集团等产业链企业也纷纷来汶投资建厂。
随着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汶上县荣获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重要的差异化色纺纱生产研发基地和休闲服装加工基地。成绩的取得,不仅凸显了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的强大实力和潜力,也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汶上县将继续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加强政策扶持和对外合作,推动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注重培育自主品牌和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