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市区域医疗高地建设工作专班锚定“建设全省医疗高地”这一目标,以初心践使命,用行动促发展,跑出全市医疗高地建设“加速度”。
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福祉,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引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高起点谋划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西苑医院选派专家来济现场指导,并开展远程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线上培训,7位专家常驻济宁担任执行科主任。市中医院遴选骨干人才赴西苑医院进修,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有力推进西苑医院济宁医院与“国家队”同质化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看名医难、看名医贵”的现实问题。
在市区域医疗高地建设工作专班的努力下,“五大中心”的“宏伟蓝图”已转化为喜人的“实景图”。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完成投资48.99亿元,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及济宁健康护理学院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启用,中医医疗中心聚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五大中心”建成启用大大推动了济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众人拾柴火焰高,医联体建设成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法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牵头医联体建设,成员单位104个;建成74个专科联盟,覆盖各县市区及枣庄、菏泽、重庆万州等地市。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17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其中68家达到推荐标准,占比39.31%,超出省平均值4个百分点。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114个,新建中心村卫生室395个,全市98.7%的村卫生室配备智慧化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选拔1400余名优秀医师下沉对口帮扶。基层住院人次占比63.6%,同比提高3.14个百分点。
持续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走在前、作示范,持续擦亮“运河儒医”中医药品牌。邹城、曲阜作为全省首批县市区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医院入选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建设单位,泗水县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服务网络不断健全,1个县级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10个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173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成“精品国医堂”80个。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成国医大师、院士工作室1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工作室4个、省级5个。实施中医药人才“金银花”培养项目,遴选培育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人才100余名。中医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全省首创开展传承创新项目建设,遴选确定5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5个中医经典病房试点、4家中医康复中心。连续2年中医药综合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居全省前列,“儒医护幼”典型做法获省卫生健康委表扬并推广,作为唯一受邀地市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布会。
让“数字”助力“健康”。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创建活动,全市45家公立医院实现医疗健康数据“一网联通”,53家医疗机构间实现115个检查检验项目“一检互认”。升级全市分级诊疗平台,链接5258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远程会诊网络,“村里看病+市县诊断”就医格局基本形成;打造“健康济宁”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整合10余项线上医疗健康服务,推动看病就医“一站诊疗”,群众平均就医时间从3小时缩短为1小时。去年,全国地级城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我市排名地级市全国第十、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