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0日
第04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

俯瞰开新农场露地草莓基地

泗水县科技服务团上门助力

华村镇农技人员上门服务

地头技术指导会

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

擦拭博士工作站牌

察看草莓苗长势

全程跟踪技术指导

露地草莓酸里透甜

按个手印领工资

通过视频指导种植户管理草莓

露地草莓基地合伙人

■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柏杨 凤娇 刘畅 摄影报道

四月的泗水,乡村美得令人陶醉,处处鸟语花香,多姿而淳朴。驶向乡间的柏油路与远方的绿野交织在一起,少了城市里的喧嚣,却多了几分活力。

景美,人更美。在这里,活跃着一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把青春写在田野里,将自己回报家乡的情感融化成一个个富有活力的产业项目,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这个群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新型经营主体。泗水县开新种植家庭农场创始人张士科,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沐浴着春日阳光,走进泗水县开新种植家庭农场的露地草莓种植基地,150多个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工人,带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在各自岗位上欢快地忙活。一行行标准种植的草莓,叶绿、花白,宛如大地上的精美画作。

今年42岁的张士科是一位返乡创业的传奇人物。他是济宁市任城区人,妻子是泗水人。济宁农校高级植保专业毕业后,抱定“到外地取经,回家乡送宝”的思想,先后深入沿海地区的农业种植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历练,身经百战,受益匪浅。曾给麦当劳、肯德基供过菜,给韩国希杰食品做过技术顾问,为中化集团做过技术培训,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蔬菜供应,在担任青岛农业科技特派员期间指导当地农户种植大棚草莓亩产最高达到5500公斤。2017年,在莱西市尝试发展150亩主要用于加工的露地草莓,首次提出从土壤改良到安全采收全程植保理论,亩产稳定在2750公斤,成为露地草莓种植的领跑人。

2020年春,张士科到岳父家探亲时,了解到泗水是泗河的发源地,这里的水源、土壤等条件都适合露地草莓种植,当即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华村镇投资建设露地草莓种植基地。当年春天,在华村镇及泗水县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张士科流转200亩土地种植露地草莓。2021年,成立泗水县开新种植家庭农场,这是一家集草莓种苗生产苗繁育、农业技术指导培训、优质农资供应、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化种植、订单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2021年,先后荣获“山东省十佳草莓示范基地科技引领奖”“全国绿色原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4年1月,山东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露地草莓育种博士工作站在开新种植家庭农场挂牌。张士科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获得“泗水县返乡创业优秀合伙人”“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乡村好青年”“山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目前,该农场建设标准化自属基地500亩,全程托管合作基地500亩,以泗水县华村镇为示范基地,现有开新农场东崇义基地、小黄沟基地、北庄基地投入运营,农场自属基地和托管合作基地全部实现订单农业生产。未来3至5年将在泗水县筛选合适区域再建设运营1000亩标准化草莓出口合作基地,打造泗水草莓标准化种植产业园。

张士科常常步行在一望无垠的草莓基地,以一名新农人的智慧规划建设他的“开新农场一方良田”品牌。这个品牌以“良种、良法、种良田”为生产理念,致力于高品质果蔬的全产业链打造。开新农场从种子和育苗开始,甄选世界范围内顶级的种业公司和脱毒实验室,繁育优质口感的种苗,并把对绿色的执着践行于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包装、冷链物流、配送管理等每一个环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天然、健康的高品质果蔬。在种植模式上以自有基地为示范,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经营(公司+支部+农户集中入园种植管理的创新体系),增加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田野有广阔的空间,有清新的空气,有四季变换的景色,更有越来越多适合年轻人发展的平台。“张士科们”将带领乡亲们一起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04-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7288.html 1 在希望的田野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