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0日
第06版:

任城区人民法院

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

任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宣传引导、公正司法与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民主监督和基层善治功能的对接融通,建立“代表+法官、民主+治理、监督+互动、线上+线下”工作新模式,用法官工作室这个“小支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共建的“大格局”。

“代表+法官”双联动

诉源治理治未病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法官”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7月,家事少年庭在任城区南苑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耿新法官工作室”。每周五,人大代表和法官紧紧围绕居民群众关注关切关心的事项,带着热心、带着责任、带着思考,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与法官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解读,共同出主意想办法,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轻微矛盾马上调,基层纠纷现场解”。同时,街道基层社会治理专班人员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纠纷隐患向法官咨询,法官现场给出合理化建议,指导专班人员正确处理、妥善化解矛盾纠纷隐患。去年7月以来,人大代表和法官在法官工作室共同化解矛盾纠纷78件。

“基层民主+治理”双融合

倾力搭建连心桥

人大代表和法官每半月开展“代表馨声”系列主题活动,以代表和法官在身边,有利于群众便捷为导向,深入了解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情况进行分析甄别,提高调解处置效率,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公开接待日以外的时间,联络站值班人员负责在19个社区排查收集矛盾纠纷,及时将内容线上推送至“网格”内人大代表进行“说理”,涉及法律方面的,则直接线上推送给法官或团队成员进行“释法”,对于矛盾纠纷复杂的,由联络员协调好时间集中处理。去年以来,法官或法官助理到现场提供诉讼辅导7次、指导网络员调解9次、直接参与调解3次,人大代表和法官专业细致体贴的工作作风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监督+互动”双渠道

法网护航惠民生

畅通人大代表与法院“监督+互动”双渠道,定期召开人大代表与法院的联席会议,2次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进法院”开放日活动,有效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对处于诉前调解阶段的案件,常态邀请南苑街道17名“网格”内人大代表参与和监督调解过程38次,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法院依法出具调解书予以司法确认,及时高效化解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对重大案件或涉民生保护、涉营商环境、涉未成年人等代表关注的重点领域案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4次。在涉金融涉民生集中执行行动时,专门邀请人大代表见证监督执行全过程2次,使人大代表更了解、更理解、更支持法院工作,使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线上+线下”双阵地

普法宣传接地气

为发挥好法官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的作用,法官团队根据代表议案、建议和基层群众司法需求,制定全年“家事+少年”普法宣传计划,选用“任和万家”“法润青葵”“代表馨声”为主题品牌开展系列活动,和街道人大联络站共同制作一套特色鲜明、贴近生活的宣传彩页、条幅和展板,持续开展“送法进社区”系列活动。在“代表馨声讲堂”,法官为社区适龄女童以及年轻的妈妈们开展关于女童自我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在“多元解纷调解室”,法官现身说法解析家庭矛盾、抚养赡养、社会治安、邻里纠纷等实际案例;在“社区老年食堂”,法官为老年人讲解防范养老诈骗和电信诈骗的方法措施,她们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宣讲群众用得上的法律,推进法治社区和谐共建。法官工作室和该院宣传部门通力合作,一方面制作民法典小视频、法治小课堂,编写普法小文章等,在法院、街道、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借助远程视频系统,通过联络站的网络视频课堂向南苑街道各社区开展在线普法讲座,及时将社会最关切的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推广出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形成社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为自觉。通讯员 袁鹏 黄浩

2024-04-10 任城区人民法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7306.html 1 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