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兆部 季淑琦
“社区食堂服务好,菜品花样多,适合老年人口味,再也不用为吃饭犯愁了。”家住任城区越河街道兴隆社区王母阁小区2号楼的王大爷高兴地说。
王大爷老两口年老体弱,平时子女不在身边,买菜做饭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烦心事。2023年初,兴隆社区食堂运营以后,社区给他们办理了老年人就餐优惠卡,老两口经常去社区食堂吃饭,解决了做饭难的问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3年以来,越河街道围绕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1+10”社区治理共同体,聚焦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群众需求,精准开发民生实事项目,织密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
精准绘制民生实事服务清单
越河街道坚持以满足群众需求、解决居民诉求、回应群众关切为工作导向,明确服务思路、创新服务模式、筑牢服务阵地。通过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等活动,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需所盼,重点了解困难老人和儿童家庭收入情况、家庭结构、医疗、教育情况等,广泛征求家庭诉求和意见建议,为街道、社区精准设计民生服务项目打下数据基础。
2023年,越河街道创新开展“朝夕暖阳”行动,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摸排,征集“一老一小”需求“微心愿”52个,建立健全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台账化、项目化、动态化管理。同时,统筹街道各方资源,精准提供便民服务、健康诊疗、困难救助、文娱活动、辅导教育、就业帮扶等6大类15小类帮扶项目清单,实现群众按需点单、社区服务上门。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越河街道通过广泛收集群众需求,精准设计民生项目,推出“幸福10事”项目,通过精心设计“为爱洗衣、幸福味道、暖心家政、集体生日、义诊义剪、公益课堂、欢乐节日、百场大戏、义务劳动和筑梦未来”等10件民生实事,用心解决好居民群众衣食住行娱“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街道辖区7个社区建立爱心洗衣房7处,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中心7处,社区食堂和助餐点4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处,为开展民生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织密织牢民生实事保障网络
2023年以来,越河街道积极构建“1+7+N”志愿服务体系,依托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平台,围绕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养老、医疗、救助、治安和文体等领域,孵化“医心为民”义诊志愿服务队、“微心愿”爱心助学志愿服务队等7支街道层面志愿服务队伍,并示范引领“竹竿巷爱心驿站”“兴隆社区红马甲帮帮团”“越河同心慈善义工团”等社区志愿服务队伍,逐步构建起三级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织密织牢民生实事保障网络。截至目前,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123支,志愿者3300余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20余场次,受益居民3.8万余人次,擦亮了街道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