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第07版:

观音阁街道

人大代表进小区 小板凳上听民声

■本报通讯员 孟海星 杨雨晴

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人大工委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联系服务常态化、活动开展规范化,聚焦群众关切,传递民生温度,推动“人大代表进小区,小板凳上听民声”,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进一步增强。

标准化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人大工作靠代表,代表履职靠平台。为解决人大代表活动无场所、无经费、无专职负责人员的“三无”问题,2023年5月,观音阁街道按照“全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实效性”总要求,依照区人大联络站建设“八有”标准,高标准打造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1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2处,每个站均设站长1人、副站长1人。明确联络站工作职责、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要求,印制代表履职手册,记录代表参加视察、调研、培训情况,强化代表履职管理。进站市级代表3人,区级代表16人,定期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

规范化探索人大代表履职路径。代表之要在履职,履职之要在活动。围绕支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提炼出“一二三”工作思路和“三进三问三满意”工作法,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探索实施人大代表融入基层议事制特色工作,实行“四题四单”闭环处理工作机制,通过“群众提—代表议—街道干—共同评”全链条闭环举措,解决了小区飞线治理、修缮楼顶漏水、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看护难”等民生问题。联合区检察院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室,作为我市首家“人大+检察”双联监督试点平台,进一步畅通了群众提供线索的渠道,拓宽了公益保护的维度,增强了人大监督、代表履职与检察监督的合力。2023年7月,“对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监管职责案”公益诉讼检察案件听证会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室召开,收到良好效果。

常态化发挥人大代表履职功效。从“实”处起笔、从“效”处落款,在联系人民群众上出实招,在强化代表履职上见实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扛在肩上。办实事、干好事,让群众当阅卷人。2023年初,胜景西苑小区居民反映的家中窗户玻璃炸裂问题,东赵庄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得知情况后立刻行动,实地查找玻璃破裂原因,召集其他驻站代表与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召开专题议事会,商定解决办法,一方面安排维修人员尽快为居民更换玻璃,另一方面排查掌握其他居民家中玻璃情况,累计更换76户玻璃162块,并将房屋保修期延长1年的时间,问题的高效解决得到了居民的连声称赞。把群众的“柴米油盐”记在心上,充分发挥代表资源优势,开展“人大代表与求职青年面对面”就业创业讲座,邀请企业家人大代表帮助辖区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组织家门口的便民集市,主动为居民提供磨剪子、修拉链、清洗地垫等便民服务;开展公益阅读活动、建设公益书屋进小区进校园活动,开展爱心捐赠帮扶救助困难群众;开展联系群众“面对面”活动,在街道政务服务夜市设置人大代表专区。通过特色履职活动,让代表履职更有温度,架起了一座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2024-04-17 观音阁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8269.html 1 人大代表进小区 小板凳上听民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