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4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特色道德建设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7场),介绍“德耀古中都·上善新汶上”道德建设品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汶上县坚持把道德建设作为立德铸魂、凝心聚力的重要载体,统筹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弘扬美德风尚、展示文明形象。
该县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家风家训展馆、道德长廊等场所,利用善行义举四德榜、乡村文化墙等设置道德展板,让美德精神随处可见、随时可学。组织文艺爱好者、梆子剧团等文艺人员和团体,编创一系列道德主题文艺节目,生动展示美德故事。邀请身边榜样现场讲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感人事迹。打造“习语润儒乡·汶水习声”宣讲品牌,组建8支宣讲队伍,在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巡回宣讲群众身边的榜样。保护利用思圣堂等历史遗存,高标准建设孔子宰中都政德教育馆等阵地,创新推出《孔子理政》礼乐课等特色课目。突出运河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宋公祠”等现场教学点。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城乡书房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处。
此外,该县把挖掘、培育、选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典型资源库,推动典型挖掘覆盖各领域、各层次。树立“群众的榜样群众选”导向,坚持以道德领航带动,开展一系列选树活动,集聚起庞大的“好人”资源。
整合党性教育展馆、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两馆两堂”等平台,提升全市首家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建设质效。打造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388处,配备专管员417名,实现村居、社区全覆盖。强化志愿服务站、特色工作室、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功能设置,培育“爱心洗衣房”“红马甲+小网格”等项目,打造“1+15+17+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探索“信用+”、和美档案治理新体系,创新基层治理“信用积分制”模式。举行“睦邻大使”表彰仪式,设立“信用超市”,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创建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