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1日
第03版:

邹城市

“三注重三提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张雅)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培训锻炼作为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建立“三注重三提升”培训工作机制,注重常态化、专业化、实战化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服务能力、业务能力,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岗专能”向“全科全能”转变,更好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

注重常态化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构建市、镇(街)、社区三级培训机制,坚持分层分类培训。市级层面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年初制定培训计划,精心研究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每年定期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新任社区工作者专题培训班,每半年举行1次“比武夺旗”擂台赛,每月开展1次社区书记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授课,推动互学互鉴、共同提高。镇街层面重点抓好社区工作者全员培训,举办城市社区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对城市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日常履职能力。社区层面探索周一例会制,会上宣传、计生、民政、物业等工作负责同志轮流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推动社区工作者全面掌握各项工作技能,更好服务居民群众。

注重专业化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成立济宁市第一家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打造1000余平方米的“实体化”教学阵地,探索“课堂授课+基地实训”的办学模式。建立实训基地师资库,将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校教授、业务部门专家和优秀社区书记录入师资库。先后邀请《中国社区报》、山东大学、烟台市大海阳社区等各领域专家和优秀社区工作者,讲授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等内容,针对性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和水平。推行“导师帮带制”,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新上岗的社区工作者结对,以老带新、以强帮弱,通过履职培训、案例教学等专业化方式,提高社区工作者抓好党建工作、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服务群众等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资格评价,推动社区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目前,持有初级社会工作师以上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有165名,占比达34.88%。

注重实战化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不断优化培训课程课时设计,灵活运用本地资源、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水平。用好本地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充分发挥“两孟”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编撰发放政德教育读本,组织到“两孟”教学点等传统文化体验点开展现场教学,观看政德剧目,探索涵养社区工作者为政之德的新途径。组织座谈研讨,开展“互动式”教学。创新搭建分享平台,融入分组研讨和经验交流环节,邀请部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登台亮相,引导每名参训学员围绕“服务居民群众和自身履职能力”,分享学习心得、展望工作愿景、畅谈下步思路,进一步凝聚工作智慧,巩固学习成效。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观摩式”教学。培训课程设置“观摩课堂”,集中组织参训学员先后到千泉街道文博苑社区、凫山街道石家庄社区、钢山街道龙山社区等多个社区参观学习,观摩“爱心书屋”“红色物业”“‘邹全办’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等项目。学员即学即练,工作人员现场点评、答疑解惑,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实践能力。

2024-04-21 邹城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8617.html 1 “三注重三提升”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