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立)济宁经开区聚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高品质生活”目标定位,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持续简审批、优服务、提效能,大幅减少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
加强“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集成。办事入口全部统一至山东省政务服务网济宁经开区站点,689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完成区镇村三级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拓展掌上办事功能。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e政务等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开设掌上政务服务专区,推动掌上与网上同源输出、同质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民政、税务等领域高频事项“掌上可办”,“掌上”可办率提升至83.93%。强化智能办事支撑。依托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利用“数据多跑路”赋能行政审批“无感智办”,推动“机读、智办、无人干预”免证办理,实现了审批数据自动归集、电子证照自动调取、服务事项智能审批。
优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捷体验。局长变身“体验官”,服务群众面对面。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市政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企业,群众办事跨层级、材料证明多、系统填报难等卡点堵点问题,每周三开展“督陪走流程”活动。区纪检监察工委现场督导,各窗口单位局长到大厅全流程陪同群众办理企业登记、项目建设等业务,体验办事流程、审批效能和服务质量,以第一视角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经心服务”跨域办,“经”细管理促发展。紧盯企业和群众需求,不断拓展“跨域通办”外延范围,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跨域通办服务专区,打通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空中走廊”,避免了委托办、两地跑等诸多不便。“民事无忧”自助办,高效服务全天候。济宁经开区升级网上“证易办”专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设置“7×24小时”自助服务区,提供全时段不打烊服务,实现了便民服务延时办、高频事项全覆盖、需求响应全天候,解决了申办人等待时间长、上班办理不便等困扰。
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专区专办”提时效。创新“三区三套模式、一窗一即办”3311服务模式,开展一窗攀登行动,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传统一人一窗调整为π型单元窗口后,通办一窗由主办、副主办和助理三人作为一个单元,相应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实行以岗定薪、以评提质、以奖促效。“一凳不动即拿证”“共办服务”得民心。依托开放式经开特色会客厅,打造以“申请人办成一件事为中心”,从“一对多”到“多对一”“部门围绕企业转”“团队围绕项目转”的全流程服务链条。创新“申审融合”共办服务,审批人员走出窗口,与群众坐在一起,及时发现申请端问题并提出指导建议,实现了办理流程可视可查,审批环节少、群众体验好、申请和审批效率双提高。通过点单式服务,即可享受“大学习大调研大比武”活动遴选出“经心服务家”的专属服务,让申办企业和群众“一凳不动即拿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件事”场景再创新。济宁经开区坚持市区一体上下联动,扎实推进“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工作,实现绿色通道小区全覆盖。结合地方特色主动开展“庙会大集”一站式服务,提信心促消费,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聚焦济宁经开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现代商贸物流业新兴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宜居宜业样板区”目标定位,发挥政务服务职能优势,深入推进园区综合服务体、物流场站、观光农业、空房群租一件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