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立飞)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为契机,瞄准“精致公交”建设,不断创新,主动解决公交惠民的难点,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交线网主动重塑。去年优化调整12条公交线路、新开4条公交线路,全市首家开通社区微循环和公交高峰快线,打通公交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开通节日定制专线等特色线路,满足乘客多样化出行需求。构建城区干线公交走廊,出台《济宁市城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形成独具特色的“快、干、支、微”公交线网体系。
精准运力调配投放。依托客流数据,动态调整营运里程和运力投放,去年车公里载客量同比增加41.8 %,累计减少无效、低效里程32.9万公里。在1路、26路、301路实施“一条线路跨分公司”运营模式,解决了部分线路副站发车晚和无效里程多的问题。
惠民政策深获民心。连续三年全国率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车政策,实施10类人群免费乘车和2类人群优惠乘车等惠民政策,去年日均早晚高峰期间客流量为9.3万人次,同比提高47.6%,公交吸引力全面加强。
助学公交持续领跑。为洸河路小学、运河实验中学等13所学校开通助学公交24条,累计为我市主城区范围内符合开通条件的41所中小学校开通96条助学公交线路,服务学生6000余人,线路准点率基本达到100%,先后受到《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中国交通新闻网》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注册“文曲行”品牌商标,“助学公交”逐渐成为全省、全国驰名的“名片”。
设施改善积极有力。新建1处标准公交场站,满足1至2条主干公交线路及支线公交车辆停放需要。对道路沿线的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化改造,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出行更加便利。在“市体育馆(南)”站点试点增设公交电子站牌,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试点设置公交电子查询机,为市民乘车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