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李文浩
邹城市经济开发区山东恒信集团50万吨/年乙醇项目建设现场,专业机械车辆来回穿梭,各种大型装置设备正有序进场安装。“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驻企干部的直接帮助。”山东恒信集团工程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驻企干部在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现场施工协调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预计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两到三个月。现在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即可投产运行。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年初,我市围绕一季度“开门红”、工业技改、重点项目、金融赋能、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培育、招商引资,以及形成抓工业合力10个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强化“一盘棋”思想,政企金携手联动打好组合拳。
靠上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聚焦机器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19条核心产业链,全部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由“链主”企业和市产业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研究制定核心产业链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研发机构“三张清单”和配套企业分布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工业大盘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市级领导牵头开展督导服务专项行动,重点督导各县市区工业企业达产满产情况、问题诉求解决情况,全力为企业解难题、拓市场、增效益。2月底,我市抽调244名业务骨干,成立13个调研服务队、122个调研服务组,对全市2586家规上工业企业和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开展调研服务专项行动,共梳理企业问题诉求1221条,按照用工、用能、用地、资金等类型进行分类汇总,推送至各职能部门,逐县市区召开问题诉求化解推进会,加快办理解决。
分类施策,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立食品、造纸、纺织服装等产业重点项目库,推进太阳纸业170万吨/年浆纸、华勤高端橡胶新材料产业园、无穷食品泗水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靠上服务,定期调度,积极跟踪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达产增效;强力突破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稀土和碳材料、工业母机产业,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一产业一专班一规划”强力推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实施集成电路强芯、机器人产业补链、汽车电子支撑、智能终端扩量、先进软件“三名”等工程,提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此外,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能源5大领域19个重点方向,制定《济宁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布局一批算力中心、智能机器人、细胞和基因技术、稀土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等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精准聚焦,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我市以技术改造牵引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启动新一轮企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千企千项”项目库,全力抓好首批955个、总投资4066.9亿元的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超前谋划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申报工作,全市共213个项目入选,占全省项目总数的14.2%,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1位。特别是我市以数实融合助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启动实施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专项活动,开展“智改数转”服务商征集工作,强化服务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全力推动济宁市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培育活动,围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建设、信息安全等需求进行培育服务,现已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标杆企业59家,助力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以节能低碳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2023年高标准创建市级绿色工厂37家,8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数量并列全省第1位,9家企业、2家园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数量居全省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