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第03版:

村支书的23张营业执照“照”出了啥?

4月24日 《广州日报》 夏振彬

背景:近日,有媒体报道山西某县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造假现象。上级单位将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向下层层摊派,最后分到村里,有村支书名下甚至注册了23家市场主体。据当地回应,经初步核查,该县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造假情况。

观点提要:“村支书办23张营业执照”,听起来匪夷所思、滑稽可笑,可又实在让人笑不出来。它是一则个案,又是一只值得解剖的麻雀。细细剖之,不少问题一目了然。一者,“拍脑袋”之弊。试问,2天新注册9家企业,谁能未卜先知?现如今,个别干部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做方案,缺乏对实情的充分了解,不顾基层的操作可能,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知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倘若任务不切实际、不合逻辑、大而无当,只会让基层苦不堪言。二者,搞摊派之害。摊派,意味着下达行政命令,不完成不行。就像新闻中村支书所苦恼的,“每个月都要通报,完不成挨批评。”为此,必须绞尽脑汁、各显其能。结果呢?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干得千辛万苦,最终一地鸡毛。就当地发展而言,表面上,市场主体多了;实际上,全都是泡沫。这“喜人”的数据、虚假的繁荣,何用之有?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疲,更让群众为之反感,有百害而绝无一利。

2024-04-2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0281.html 1 村支书的23张营业执照“照”出了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