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两个结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两个结合”表述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全新的视野对“两个结合”进行了科学阐释,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两个结合”科学论断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所在,为新时代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根本方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在各国人民追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丰富的,其核心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得出了“第一个结合”,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百年历史,在“第一个结合”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第二个结合”又作了深入阐述,提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第二个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从而使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获得了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可以说,“第二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中华文明的滋养,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从而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坚持“两个结合”,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党和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并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