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邓红梅 杜臣
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任城区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念好“选育用管”四字诀,从严从紧抓好1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队伍管理,从实从细推进具体工作任务落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干部人才支持,确保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履职清单”。
突出精“选” 激发干部队伍新活力
强化统筹部署。按照“人岗相适”“人村相宜”的原则,综合考量年龄结构、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等因素,精准筛选出与帮扶村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驻村干部,有效帮扶全区101个行政村,实现“强基村”等重点村庄的“全覆盖”包保。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区级层面的下派工作交流会议,健全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调度分析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创新工作思路。以“第一书记联盟”为抓手,明确“七个一”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全区三大分盟累计开展观摩学习、述职评议和擂台比武等活动30余次,在对标学习中找差距、补短板,梯次推进带动全域提升。充分践行“干部驻村、单位包村”的理念,组织95个派出单位与101个帮扶村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明确派出单位任务清单,推动业务工作、政策资源等向基层一线倾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送技送戏下乡、法律援助、科普宣讲等共驻共建活动260余场次。
突出优“育” 凝聚振兴发展新动能
全面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先后举办专题能力培训班、参与全区干部夜校培训、开展“驻村帮扶大家谈”活动,合理设置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等课程,有效夯实理论功底,明确努力方向。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前往兄弟县区开展乡村振兴观摩学习活动,详细了解典型经验做法,形成了“带着问题去、形成思路回”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提振工作信心,拓展服务技能。
持续深化交流合作。联合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心向党”专家服务团,主动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生物技术改良团队、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轮流到村开展常态化、订单式培训,驻村干部提前征集村民群众在种植养殖、管理经营方面遇到的疑难杂症,确保精准高效地进行授课辅导。同时,采取线下现场授课和线上“空中课堂”相结合的模式,使培训工作更加灵活高效。
突出重“用” 交出群众满意新答卷
有效推进帮扶项目建设。指导驻村干部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村两年发展规划,深度发掘乡村资源,聚焦特色种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绿色优质、附加值高的产业,“打包”使用帮扶资金形成规模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定期召开帮扶项目谋划推进会议,抓实抓好项目筛选、上报审批、推进实施、竣工验收、确权登记等各个环节,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护机制,促进资产规范管理、项目高效运营,避免出现项目闲置、资金打水漂等现象,确保项目谋划一个落地一个,以“组团式”的发展思路持续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
扎实开展惠民惠农服务。协调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等机构在101个帮扶村开展“义诊全覆盖”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查体、专业诊断、科普保健常识等服务。对接山东医安康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在医辅、陪护、医养等服务领域的用工培训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积极吸纳帮扶村适龄群众就业,助力村企实现共赢发展。对接四季沐歌饮用水公司,为帮扶村免费安装直饮水站,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取水,向其他村民收取成本价,着力提升农村饮水质量。联合市、区妇联在帮扶村举办“鲁冰花爱心救助”“巾帼暖冬儿童关爱服务”“爱心大篷车美育送教”等活动,搭建农村孩子快乐成长乐园。3月份以来,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志愿服务月”活动,引导驻村干部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国际妇女节”“植树节”“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节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突出严“管” 打造担当奉献新品牌
规范队伍管理。印发日常考勤、人员考核、待遇保障和项目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要求帮扶镇(街道)做好食宿保障,为驻村干部安心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求驻村干部切实履行请销假制度,悬挂外出公示牌标明去向,定期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实地督查在岗在位、遵规守纪和工作开展等情况。建立“周例会、月交流、季考评”制度,督促各工作队每周更新驻村干部《履职档案》,每月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梳理《述职报告》,形成“朝花夕拾”工作汇编,每季度开展现场评议测评,提高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擦亮工作品牌。制定《任城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宣传工作制度》,鼓励驻村干部总结工作经验,争取上级平台,展示工作实绩,讲好帮扶故事,叫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任城下派帮扶品牌。形成驻村干部跟踪培养机制,通过帮扶工作考察识别干部,对干出成绩、群众认可的,建议派出单位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做到建强一批村、培养一批人。
接下来,任城区将进一步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实做精做细,进一步要求全体驻村干部以更严更细更实的作风,在基层一线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为开创我市下派工作新局面贡献“任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