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第04版:

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 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评广播剧《尼山暖阳》剧本的叙事特色

赵双花

在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战略中,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数概念,关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情感等多面维度,且彼此间互融互嵌,难以简单地统而言之。因此,以广播短剧的方式全面性、立体性以及整体性地表现持续开拓、动态巨变中的乡村振兴大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叙事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共三集、总播出时间为90分钟的广播剧《尼山暖阳》,是一次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它的成功播出以及收到的良好反响表明,只要剧作家以真实、真诚的态度书写时代变革及取得的成就,只要执着承续中国现当代文学优良的叙事传统,就能够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伟大使命。

《尼山暖阳》中的故事发生于儒家文化发源地附近的尼山村,多年来深受孔孟思想教化,民风淳朴。不过,这也意味着在乡村振兴大业中,若过分追求实利,势必会忽略乃至破坏传统的道德规范,进而引发激烈的人际冲突。村支书孔佑华放弃自己在城里的公司,回村投资垫钱发展企业,带领村民入股分红发家致富。孔佑华有理想有魄力,富有牺牲精神。但是,村里的老年康养中心里的老人为什么会囔囔不休非要退费回家呢?正如村委会主任颜玉茹坦言,村民急躁、不满的情绪与“这两年咱们急于挣钱,忽略了大伙的感受有关”“没关注人心”“有的做法不够温暖”。这个细微的察觉、反思在全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经济建设中理性的得失计算固不可缺,传统美德传承中的坚定立场亦不容妥协,但唯“有情”的基层治理才能深获人心。真诚、理解、包容等美好的情感不仅是基层干部与普通村民之间的润滑剂,更是乡村振兴大业距离真正成功的“最后一公里”。

因此,与如何发展康养产业并进的叙事线索,就是演绎“和为贵”为理念的基层治理之运作机制。乡村进步青年杜文龙和宋小雪自由恋爱,受到各自家长的反对。一言以蔽之,都嫌弃对方家风不良。村内设有“和为贵调解室”,在调解员与村民代表细致耐心、动情入理的劝说下,双方达成谅解,彼此甚至还念起早年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由此,一对志同道合的青年男女得以继续憧憬美好未来。此外,在乡村世界中,婆媳关系总是个棘手难题。《尼山暖阳》这一短剧不仅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反而直面呈现,以前伏笔、中铺展、后解决的方式贯穿叙事始终,充分展现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具体过程。儿媳张二妮与婆婆徐大娘生活习惯相左,儿媳嫌弃婆婆不讲卫生,还担心她影响孙子学习,所以不仅分开住,还限制婆婆上门的时间、次数。儿子孟繁林性格软弱,只能眼睁睁看着老母亲单住老旧又荒凉的老屋。这种剧情设置看似有充分理由对张二妮进行批评教育,但是,在“和为贵”调解室并未如此践行。通过“角色互换”活动,张二妮感同身受地理解了婆婆的处境。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奖励机制,张二妮获得了“家庭特别贡献奖”。虽然张二妮深知有愧,坚辞不受,但这一激励作用相当明显。剧终时,她终于通过自己的蝶变而领到了真正的好媳妇奖,将孝亲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有情”的基层治理赋予尼山村的乡村振兴事业以特别的动人魅力。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以来,秉承软性化解矛盾纠纷、营造“爱孝诚仁”的文明风气之理念,济宁市建立了市、县、镇三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打造以县级中心为中枢、镇级中心为主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尼山暖阳》对这一治理机制生动形象的演绎,是忠实于现实主义创作立场的具体体现。

而现实主义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叙事传统之一。以审美的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态度直面剖析正在进行的大事、要事,是20世纪20年代末左翼文学开创的重要叙事模式,对后世的抗战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影响深远。《尼山暖阳》虽是“短”剧却非“小”剧,无论是创办老年康养中心还是建设老年食堂,都直面老龄社会来临、青壮劳力进城等带来的系列问题,直戳社会难点、痛点。

除此,剧作采用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的方式,倾力树立起新时代“新人”形象——孔佑华。他如同《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乡村振兴事业的基层领导人,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顾大家。“幸福食堂”要达到全年免费就餐的创办标准,这可真是难坏了他。为了填补缺口资金,他决意打算拿出自家一百万的股份和分红,甚至遭到妻子刘红梅的不解、反对,也不放弃。他知恩图报,念念不忘自己年少家贫,是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也始终记得父亲病逝后,村里颜校长连续四年每晚给自己补课的深情厚谊。他将自己的能干归因于乡亲们的支持,认为正是村里的乡亲购买其砖瓦石料、让他代售粮食和土特产,才赚到了第一桶金。乡村的经济建设、基层治理都被裹卷在这个剧作核心人物知恩图报的道德逻辑中,融为一炉。

难能可贵的是,孔佑华虽为时代典型,剧作却未将其设为没有缺点只有优点的“高大全”形象。他与妻子沟通时,生硬有余,柔和不足。哥哥孔佑祥因为贪玩没有照顾好父亲,导致受伤的父亲在山上石灰窑硬捱了三天后病逝。他教导村民和睦相处,却始终不愿宽恕哥哥,多年不相往来。最终还是在母亲75岁的寿宴上,经由母亲、妻子及邻里众人的说解,才与哥哥重归于好。因为不完美,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才更容易打动人心,才更容易将关于乡村振兴的总体性叙事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落实于叙事中,此即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之真谛。

2024-05-20 ——评广播剧《尼山暖阳》剧本的叙事特色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2022.html 1 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 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