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第02版:

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 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记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贾桥村

■本报记者 徐斐

“我们村可好了,为了照顾我们这些老年人,村干部和志愿者们逢年过节就来看望,还给我们送来热乎乎的饭菜,真是高兴啊!”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贾桥村村民贾万振大爷夸赞道。这是该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的一个镜头。如今的贾桥村环境美了,服务好了,群众幸福了,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贾桥村一直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乡村治理的“主心骨”。为了让党组织的服务延伸到乡村治理的每一个末梢,贾桥村积极探索以党员为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群众充分参与的“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形成“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公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以来,贾桥村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义务活动14次,义务普法教育宣传12次,爱老敬老志愿服务6次,上门义诊服务惠及96人次。

在物质文明提升的基础上,贾桥村积极在精神富裕上出“实招”,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建章立制、典型选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工作模式,实现凝人心、展形象、聚合力,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根据村情实际,修订完善一系列村庄议事制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2023年以来,共开展戏曲表演、拔河比赛、广场舞等各类活动7场次,参与群众达1000多人次。每年常态化组织开展“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真正实现让村里人说村里事,让村里事影响村里人。

贾桥村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绿化”“美化”“亮化”等措施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擦亮乡村振兴亮丽底色。近年来,贾桥村在村“两委”、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共硬化路面3.15万余平方米,修砌排水沟渠600米,对村内闲置空场、路边种植各类绿化苗木700余株,粉刷墙面1万余平方米,安装维修路灯100余盏,完成旱厕改造350多户。对于贾桥村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们纷纷说道:“以前贾桥村的路真是晴天过一身土,雨天过一身泥,现在到处都干干净净,绿化搞得也好,到了晚上村里亮堂堂的,真是变化太大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生活便捷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将网格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着力从细微处入手,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办实事分解到人,让网格治理在贾桥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构建“1+5”网格架构,实行“书记抓总、两委抓格、网格员抓事、志愿者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村1个综合网格的基础上,将全村按地理位置划分为5个网格,5名村“两委”任网格长,各网格员化身为党的政策“宣传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进网入户。实施网格治理以来,贾桥村共走访慰问特殊群体200余次,政策宣传800余次,矛盾调解10余次,村级治理服务成效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的目标。

2024-06-01 ——记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疃里镇贾桥村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087.html 1 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 绘就生态宜居“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