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的王蔚教授,最近在泗水县政协召开的“文润泉乡·仲子文化研究专家协商会”上提出:子路是孔门弟子第一人。
王蔚教授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山东省政协、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讲师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出版有《四言论语》《论语注译及人物类编》《论语注译及主题类编》《论语四十字诀》等著作。在全国各地作《论语》演讲600多场,听众逾5万人。4次发起重走夫子路活动,得到海内外儒学爱好者好评。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人,即今山东泗水泉林人,孔子得意门生,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孔子器重。”王蔚教授说,之所以提出子路是孔门第一人,是他常年讲述《论语》,多年研究孔门弟子得出的结论。
“孔门第一人”的五大理由
一、子路是除孔子以外在《论语》中所占篇幅最多者。《论语》中出现了153个人物,孔子3000弟子、72贤人中,仅有32位学生出现。《论语》共有512章,孔子个人出现在487章,子路占了41章,子贡38章,颜回、曾参加一起37章。
二、子路是孔门弟子中的核心人物。孔子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不是因为他当了5年官儿,教了3000多弟子,最重要的成就是编修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传承了他之前2500年的上古文化,为他之后的文化做了奠基。如果没有14年的周游列国,孔子很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这种周游中,对外联络、日常生活、安全保卫等事项,起主导作用的人是子路。
三、子路是孔子最早一批的学生,“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威望高,影响大。子路比孔子小9岁,曾子比孔子小46岁。孔子最大的弟子是秦商,小孔子4岁,但几乎没有存在感。孔子两次生病,子路曾为老师祈祷,牵挂病情,忠心可鉴。另一次,子路为了老师的葬礼风光些,就让孔子的弟子作为家臣准备后事,僭越了礼制,被老师痛骂,却从侧面反映了他对老师的特别尊敬。
四、孔子与子路的关系。第一层,亦师亦友。子路与孔子是一代人,为人处事原则大体一致。第二层,亦兄亦弟关系。孔子心中把颜回当儿子,和子路就像兄弟关系,说话掏心窝子:“由!知德者鲜矣。”第三层,战友关系。他俩是同道,共同维护和发展孔门事业,一起经历过堕三都、陈蔡绝粮等重大事件。子路跟随孔子40多年,出力最多。
五、子路是孔子形象的维护者与捍卫者。不得志时,孔子两次接到叛贼邀请,犹豫不决之中,子路当即予以制止。如果没有子路,孔子周游列国14年就成问题;如果没有子路,孔子跟着叛贼去了,就不是现在的孔子。所以,子路在孔门弟子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王蔚的论断,得到孔子研究院原学术部主任、研究员齐金江的支持。齐金江提出了子路在孔门弟子中的6个第一:时间最早,感情最亲,师生最爱,去世最恸,思想最直,行动最勤。
子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路之孝。仲子“百里负米事亲”被列入《二十四孝》,流芳百世,广为传诵。《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笋》离奇得像神话传说,王祥《卧冰求鲤》让人怀疑真实性,难以效仿;《郭巨埋儿》太残忍,让孩童觉得老人恐怖。
仲子负米事亲,则真实可信,乐于接受,易于效仿。《孔子家语》中,孔子赞扬子路“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子路之勇。子路以勇著称,《太平御览》记载:子见老子,从弟子五人,问曰:“为谁?”曰:“子路,勇而多力。”孔子认为仲由比他更勇敢,“由也好勇过我。”而《子路杀虎》也是广为流传。子路被孔子收为弟子不久,曾被派到山泉汲水。取水时,毫无提防的子路突然遭遇斑斓猛虎。在与猛虎的徒手搏斗中,子路将老虎的尾巴拽断,回来被孔子取笑“下士杀虎持虎尾”,但可见他确有过人的勇敢和力量。子路60岁时出任卫国蒲邑宰,当时的晋国想攻打卫国,由于子路在蒲邑,晋国人不敢从那里过。可见仲子之勇,闻名遐迩。
学者金小钧认为,儒家文化中有两种精神传统,一种是孔子的智慧、理智与避险精神,一种是子路刚毅、勇敢和豪放精神。如果说孔子代表了儒家的柔,子路便是儒家的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大多继承了孔子柔的精神传统,对阳刚而正直的精神传统有所丧失。
孔子有点像他的先祖微子,打不过就跑,一走了之。“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孔子思想中有保命哲学和机会主义,灵活有余,勇敢不足。而子路的见义勇为精神,恰恰弥补了儒家文化的这种缺憾。子路之勇不仅表现在遭遇困难和危险时挺身而出,还表现在敢于向自己的老师提出不同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主张,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粗野之中的耿直、纯真难能可贵。
子见南子。孔子周游列国,政治上郁郁寡欢,志向难以伸展。《孟子》载“孔子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出疆必载质。”孔子如果3个月没官做就惴惴不安,就带着礼物拜见君王求官职。平心而论,孔子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忍辱负重屈身走南子的路线也符合常理。子见南子,随从弟子都没说什么。也许有意见不便表达,闷在心里就过去了。只有子路,毫不留情指出孔子不应与南子这样名声不好的女子走得太近,逼得孔子着急地发誓:“天厌之,天厌之!”相当于天打五雷轰的意思。
孔子也是,作为师傅,又没做什么事,发什么誓呀,拿出威严不得乱说就把子路摆平了。这一发誓,更像此地无银三百两,给人留下了话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子路没说出这样的话,却是践行者。
孔子的宽宏大量,才有了敢于仗义执言的子路。孔子不是小肚鸡肠的凡人,说子路 “当仁不让于师”。清醒地对人说,“回(颜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发自内心地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与?”。将子路作为世间唯一的知己。
子路之才。子路集文人与武士于一身,融孔子高足、卫士、总管三位于一体,是有着屠龙之术而备受尊重的俊杰。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本人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妻子到郊外挖野菜充饥。现实中的颜回确是一穷儒,只做到修身未达到齐家的境地。
子路义气。“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都与朋友一起分享,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子路的豪爽大方和古道热肠跃然纸上,被学者称为 “最早的共产主义者”。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是孔子极高的评价。攀比心理、人穷志短,物质上不如别人就觉得比别人矮半截,就心里不平衡,在子路身上丝毫没有。
子路内心强大,具有超越物质层面的内在美,蕴藏着丰富内涵的大气象。孔子从子路的琴声中听出被鄙杀伐之声,对子路进行了严厉批评。仲子痛悔自责,闭门思过,“七日不食而骨立焉”。孔子深受感动,“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学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二是问。仲子善于思考,不耻下问,与孔子的学术问答记载达160余条。有问政、问士、问成人、问君子、问生死、问鬼神、问理政、问治军等,几乎无所不问,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诸多方面。
子路与宰予一样,反感儒家的一些繁文缛节,不免时有抵触。加上子路耿直,时常直言不讳地批驳孔子。宋明两代的卫道士,把孔子给绝对神圣化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代对子路的评价。但是,早期的儒家文献对子路评价相当高。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子路治蒲,孔子接连3次称赞。
子路之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政事,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先去掉军队,再去掉粮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仲子尚义重诺,“子路无宿诺”,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仲子就急于去践行。《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判断官司本应听两方,但只要凭仲由几句话就可以判定了。因为仲子是诚信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言人。“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当听到了一件事,还没有做到的时候,就怕再听到另外一件事。
仲子的许诺可以替代国家的盟约,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间奇迹。《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了仲子“一诺无盟”的事情。小邾国的大夫射,用句绎作为交换条件投靠鲁国,他说:“如果季路答应和我盟誓,我就不必和鲁国盟誓了。”
当时子路在卫国做大夫,鲁国便派人前去把射的意思告诉他,但子路拒绝了。季康子又派冉有去劝说子路,“鲁国是个千乘大国,但射却信不过,单信你子路的一句话,你为什么要辜负人家呢?”仲子说:“射背叛了小邾国,成了叛臣,如果我答应他,就是不义了,绝不能这样做的。”
子路能取得人们的信赖,其诺言甚至比千乘之国的答复更有力量,在于他不是毫无原则地承诺,而是仔细考量是否合乎仁、义、礼等要求。合则承诺,不合即使再大的名、权、利也不答应。子路从不轻易许诺,说的少做的多,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去兑现。
子路其人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2000多年来,子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有专家建议,将子路打造为“诚信山东”的形象代言人,让诚信成为每个山东人的人生信仰,将崇尚诚信的齐鲁文化传统及子路的文化形象推向全球。
子路之死——结缨赴难,更是将他的“用生命践行诺言”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击节三叹,争论不休。
子路遵循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教导,轻生死重言诺,是孔门中最忠勇正义、刚直不阿的人。性格决定命运,孔子对子路会冒死赴义这一点看得很清楚,说过仲由“行行如也”“不得其死然”的话,后来的事情果如孔子所料。
子路受邀回到卫国,做了孔悝的家臣。孔悝之母孔姬是蒯聩的姐姐、卫出公的姑姑,蒯聩在孔姬等人的帮助下,回到都城,强迫孔悝与之结盟,劫持孔悝登上高台。孔悝的家宰派人告知驻守在孔悝采邑的子路,子路急忙赶往国都帝丘(今河南濮阳)救难。
赶到帝丘时,子路遇到另一位孔门弟子卫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为避卫国大乱而准备归鲁,高柴劝子路和自己一起走。子路斩钉截铁地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救人于灾难。
子路冲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围困的台下,与蒯聩手下多位猛士战在一起。年老的子路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见无脱身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系帽带时,被对手杀死,随即被一拥而上的蒯聩党徒剁为肉酱。
子路被杀的凶信传来,孔子悲恸万分,哭于中庭,口中喊着:“啊呀,这是上天要断了我的命啊!”立刻叫人把家里准备食用的肉酱倒掉,从此再不吃肉酱。
子路之死,留下了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子路迂腐之极,生命行将结束的一刻,还记得先生“外正衣冠,内正其心”的话,给了敌人夺命的机会……更多人赞扬仲子是真正的儒士,为承诺而死,为尊严而死,为信仰而死,死得悲壮、惨烈,堂堂正正。也有人说,假如子路灵活一点,出事之后不去卫国,肯定不会死。但如果那样,就不是一诺无盟的子路了。子路结缨赴难,让攻击者见识了儒家的血性,让一切蝇营狗苟者相形见绌,是孔子“君子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最好注解的君子之死。
鲁西、苏北、豫东、皖东北,称作淮泗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大年初一早晨不吃肉馅水饺的习俗,就是为了纪念孔子高足子路。子路荣登“政事科”,位列“圣门十哲”,尊称“至贤”,加封“卫圣”。孟子说仲子“闻过则喜”比之虞舜,朱熹则尊仲子为“百世之师”。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王蔚、齐金江的初衷是拂去历史的烟尘,返本开新,让历史人物回归本来面目。
在嘉祥武氏祠的汉画像石馆,孔门弟子的浮雕中,子路占据着重要位置,身位比别人显要。
在孔子那个时代,子路如果不是孔门弟子第一人,那谁又是呢?
①②仲子拜师
③子路百里负米孝双亲
④仲里井■魏良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