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第01版:

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本报记者 苏茜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运河岸边的柳树上,悬挂着李白的诗词灯牌,游客泛舟之余,李白的豪迈洒脱扑面而来……在济宁,文化消费渐趋多元,从乘画舫游览古运河到登太白楼赏济州城;从仰望《诗礼争鸣》的三孔景区到探寻镌刻在石头上的华夏史诗……日益丰富的文旅业态提升了这座城市的品位和幸福指数。

古韵新姿展华章

对于济宁人来说,日落是新一天的开始。天刚擦黑,运河边各色彩灯渐次亮起,勾勒出古意建筑的轮廓,也点亮了水上人家的韵味。纷至沓来的游人,让运河两岸一下子热闹起来……在济宁,“夜游古运河”,已经成为一道迷人风景。

人流如织,沿河畔一路走过,面塑、剪纸、绣球、葫芦烙画……每一个传统手艺的展示台前,都聚满了游客;离岸登船,泛舟古运河上,伴着微波荡漾的节奏,遍览运河书屋、玉堂酱园、“运河记忆”文化街区……古韵新生,不时引发游人赞叹。意犹未尽的游客,走进岸边展演厅,近距离欣赏梆子、豫剧、柳琴戏等非遗戏曲的现场演出;有的一时技痒,直接登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群众舞台,一展才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欣赏、倾慕、热爱,就在这悄然浸润中,蓬勃生长。

不到济宁,不知济宁文化之盛。仲夏,大运河,两岸繁花未褪,万类竞绿。以新经典·新田野·新城市为主题的十部全新原创话剧正在尼山脚下上演,当一个鲜活的孔圣人形象展现在舞台上,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如今在济宁,文化消费正提质升级。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备,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剧院、影院、音乐厅、书店等文化场所。文化消费也在提升济宁人的幸福指数。

精美石头会说话

教科书中大禹的形象出自何处?黄帝最早的形象来自哪里……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被称为镌刻在石头上的华夏史、石板上的“小宇宙”。它,就是济宁嘉祥的武氏祠。

“这幅图叫《伏羲女娲图》,咱们看到图中女娲手持规,伏羲手持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东汉时期借助始祖身份,来体现出‘规矩’二字的一个重要性。”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现场导学高天正在给前来参加政德教育的干部讲解。

在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的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中,存有构成武氏家族祠堂的40多块汉画像石,这里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嘉祥现场教学基地,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学员络绎不绝。通过对汉画像石雕刻活化利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40多块汉画像石通过栩栩如生的精美画面,生动展现了汉代及以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场景,题材内容丰富,被誉为中国汉代以前的“历史百科全书”。为唤起珍藏文物的活力和吸引力,眼下,济宁正在规划建设武氏墓群石刻数字化博物馆,打造汉文化研学基地,加大力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湖光山色放眼量

济宁,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成为水陆交汇,南北冲要之地。京杭大运河由江淮进入山东的第一站是微山。当微山湖遇上京杭大运河,丰富的河道资源和水运体系,让这里成为鱼米之乡。

片片荷叶染绿碧波,菱角、睡莲张开了笑脸,一朵朵粉红无瑕的荷花悄然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乘一叶扁舟,荡漾在绿波红荷之中,微山湖就如一张硕大的宣纸,山飘着秀美,水染着灵气,荷花飘着清香,画卷慢慢向远处铺开。

每年的夏季是微山湖旅游的黄金季节,此时荷花绽放,莲子成熟,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中所写的那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湖中的微山岛上建有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纪念馆,到此游玩可以乘坐快艇环绕湖四周浏览风光,如赏荷花、采莲蓬、摄影、钓鱼,中午去湖中心的人造游船吃湖鲜等。锅贴鲫鱼、红烧鲶鱼、鲢鱼汤、油炸湖虾、油炸螃蟹、炸荷花、菱角莲子汤、清蒸鲤鱼、清炖甲鱼等特色美食让游客一饱口福。为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微山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当地政府于每年的7、8月份荷花盛开之时,举办微山湖荷花节。远道而来的游客欣赏着眼前的胜景,品尝着湖中的美味,流连忘返。

携诗书礼乐,掬悠悠文脉,文旅融合的济宁,正昂首阔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自信地向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迈进。

2024-06-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816.html 1 奏响文旅融合“协奏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