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第03版:

国家公职人员法治思维培育途径探析

■秦伟

运用法治思维管理政务、治理国家,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国家公职人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公职人员法治思维培养的具体路径,增强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方式来行使手中职权、正确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

以宪法为导向树立“法治”工作新理念

宪法拥有最高、最权威的法律效力,是各类具体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定的基础。公职人员必须对宪法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以宪法作为导向,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树立“法治”工作理念,这是增强、培养自身法治思维的基础。

首先,认真学习宪法知识,树立牢固的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职权法定”是公职人员依法行使权力、执政的有力保障,也是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核心;树立“职权法定”的新理念,有助于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执政行为时刻接受法律限制、监督,避免出现超越法律赋予的权限而行使职权的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真正地将个人的权力行使限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其次,增强“程序正当”认识,树立“权责统一”的工作理念。公职人员应将“程序正当”贯彻到工作实践中,贯彻“权责统一”的工作理念。一方面应该树立“程序正当”理念。程序是法律的根本,也是公权力的基本要求,因而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法定程序来履行他们的职责,在法定权限范围之内办事。另一方面,必须树立“权责统一”的理念。公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本着“权责统一”的理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执法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努力实现责任政府的目标,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贯彻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先进理念。

培养法治思维与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职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法律实践中,在实践中历练自己,培养自己的法治思维,将法律方式和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利用法律知识对现实生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利用法律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有助于公职人员克服人治思维的局限性,真正提高法治思维能力。政府行政效能与行政质量,与政府的行政决策、政府公信力密切相关,而公职人员又是执行政府决策、政府公信力外在体现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行使职权以及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来进行工作,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的问题。

改善和优化法治环境

首先,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审查管理机制,为培养公职人员法治思维提供外部监督保障。客观上来说,之所以会出现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将公权力作为谋私工具的问题,与公职人员自身缺乏法治素养、蔑视法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管理机制,对公职人员实行全面、实时、有效地监督,强化问责,严惩无视法律法纪、唯我独尊、滥用职权的害群之马;把对公职人员的执法监督落到实处,优化权力配置,比如,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权采取由集体表决的方式来进行决策;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政治素养、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作风的教育,出现重大的责任事故必须要严格追究,而且要一追到底,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监督公职人员守好法治这条“红线”。

其次,改善、优化法治环境,提升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能力和水平。为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法治环境的改善,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立法,对现有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法律制度;二是要加强依法行政,对现有的治理模式进行创新,加强依法行政,在这一背景下,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也会相应地提升;三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来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矛盾应急处理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

2024-06-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826.html 1 国家公职人员法治思维培育途径探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