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段祥义
在矿物加工工程领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凭借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我们携手共建的济宁固液分离和资源循环利用研究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在低阶煤泥和微细粒矿物脱水、煤矸石和气化渣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为济宁节能环保产业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腾飞贡献磅礴力量。”菲特环保公司董事长姚蔚然在研究院揭牌仪式上满怀豪情。
作为服务全球市场的固液分离压滤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佼佼者,他深刻感受到了济宁经开区对人才引领战略的坚定与执着。在经开区的悉心支持与鼓励下,菲特环保公司与研究院紧密合作,共同开启一段崭新的科技之旅。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人才战略是引领前行的关键。经开区始终将人才战略置于核心地位,聚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企业三大核心要素,全面推动骨干企业共建创新载体、“人才+项目”招引、科技型企业引育孵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共建产学研创新载体,成为经开区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该区持续开展“入企大走访”“科技进百企”等活动,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理念,积极宣传惠企人才政策。通过“一企一策”的方式,精准分析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市场状况和转型方向,为企业量身定制发展策略。同时,经开区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办公研发场地、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支持,并通过研发投入加计扣除、争取扶持政策等措施,吸引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联合体、研究院或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这些创新载体的建立,为行业技术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产品的迭代升级。
在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方面,经开区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力引进和培养中高端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探索“重点产业人才+重大产业项目”的互动招引机制,经开区以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了众多人才团队,助力产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区主要负责同志频繁外出开展“双招双引”活动,成功签约了多个亿元以上的人才项目,为经开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在科技型企业的引育方面,经开区展现出了前瞻性和创新性。他们主动对接行业协会商会、各大科研院所,将即将走出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揽入怀中”,并在经开区进行孵化培育。这些高科技项目如同精心培育的“小苗”,在经开区这片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高性能伺服电机控制器项目、医用生物润滑材料项目等20余个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国内知名高校的高科技项目纷纷落户经开区,为全区科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工业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