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何慧 魏林娜 韩文政
近年来,济宁市技师学院坚持党的建设与学院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锚定“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奋斗目标,狠抓作风建设、创新改革和内涵提升,先后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表现突出集体、山东省最具招生创新力技工院校。2023年12月,学院摘得全国职业教育界最高荣誉——全国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坚持组织引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济宁市技师学院坚持党建统领,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总揽全局、把关定向、引领发展、保障落实的功能,推动学院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守初心,担使命,增强党建工作思想引领力。学院党委着力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紧密结合学院实际,推动“第一议题”、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活动有机融合,巩固规范化、常态化、全覆盖的理论学习格局,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强基础,固根本,增强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力。学院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工作理念,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实现书记述职全覆盖。创新开展“党务技能大赛”,推进实施“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强作风,塑形象,增强党建工作政治执行力。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采用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谈心谈话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学纪法、知纪法、守纪法意识,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守纪律。
推进深度融合,推动学院发展迈上新台阶
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紧密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抓实“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建设工作的管理优势、发展优势和服务优势,以红色力量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建融合激活组织内生动力。在学院党建融合的驱动下,各支部精心打造亮点纷呈的基层党建品牌体系,按照“一支部一特色”创建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各项事业,用党建品牌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的效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责任清单机制,通过项目清单化管理,打造了“党旗领航 匠心教研”等17个党建特色品牌,形成品牌矩阵效应。
以党建融合筑牢人才培养高地。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开展师资专题培训、暑假入企锻炼、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等活动,着力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认真组织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实施干部外出培训、参加“四进”、助企攀登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干部政治体检以及定期分析干部政治表现,有效提升了队伍综合素质。
强化党建赋能,推动内涵建设大提升
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实施“领航、铸魂、强基、聚力、正风”五大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登高,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赋能学院高质量发展。
党建赋能,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党建育人”理念,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育心+军事化管理塑性+企业7S化管理培能”育人模式,构建“四工程、六融入”育人体系,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孝诚爱仁教育”“校园品位创建”等育人工程,提升立德树人新合力。
党建赋能,群团工作争先创优再推进。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大力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攀登行动,学院团委被授予“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获评“山东青年志愿者先进组织”。承办第一届济宁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展示了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成果。
党建赋能,服务周边产业能力再升级。学院聚焦全市“231”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深入开展“百企深度合作”活动,与全市多家企业签订并开设订单班、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为济宁市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家政与健康管理等行业产业培养了一大批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为济宁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