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时阳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邹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向“新”求“质”发展的新选择。
在山东新能源船舶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对内河航运首艘5000吨级LNG动力集装箱船进行分段合拢,确保7月底前顺利下水。“这种船型采用LNG动力,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节省大概30%的燃油费。目前在手订单中有50艘内部订单,还有10艘外部订单,按照生产计划,预计明年全部交付。”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部长柏小明介绍。
近年来,山东新能船业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船型为核心,以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大型化、模块化为研发方向,主要建造内河LNG、电动集装箱船、集散两用船舶和使用清洁能源的绿色船舶。今年4月28日,该公司生产的第一艘趸船舾装下水,标志着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正式进入投产运营阶段。“从2022年10月11日开工建设,到2023年10月11日建成投用,再到目前整船下水,实现了‘一年开工,一年建设,一年投产’,跑出了项目建设‘新速度’。”柏小明说。
曾经只能被当成废料的玉米芯,如今在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化工项目的主要原料。
“我们从玉米芯中提取出基础化工原料糠醛,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糠醛渣经过燃烧后,一方面为厂区生产提供蒸汽,另一方面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电和汽的内循环。”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翠翠介绍,“糠醛项目每年不仅可为企业创造8000万元的产值,还为企业每年节省2000万元生产成本。”
近年来,邹城市着力于“新”,追求于“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启动、强势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