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第04版:

老织坊“织”出幸福路

■本报通讯员 黄耀 王清龙

走进梁山县寿张集镇郭楼村的老织坊,26台古色古香的织布机持续运作,发出悦耳的声音。在纺织工灵巧的双手下,一根根粗线交织成精美的布匹,逐渐展现其独特魅力。

“如何确保我们的老粗布技艺得以传承,并转化为农民增收的途径,始终是我心中的牵挂。”郭楼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占感慨道,“如今,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我内心的担忧终于得到了缓解。”

据了解,郭楼老织坊起源于明清时期,原名九张机。昏暗的油灯下,一架老式织布机,一把梭子来回飞舞,这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心里亘古不忘的母亲或祖母彻夜不休的辛劳记忆。“老粗布”是祖辈人“身上衣”和“炕上被”的主要原材料,郭楼老织坊的一梭一线里,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但因时代的变迁和工业的冲击,它曾经一度停滞,这项技艺几乎要失传了。如今,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老织坊重新焕发了生机。

“当我去年来到这个村子,看到这些优质产品积压闲置,我便决心通过直播带货来传承文化并助力农民增收。”郭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娟坚定地说。

说干就干,王娟自费购齐了直播设备,和村上选调生一起摸索学习直播开店、拍视频、剪辑视频,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抖音粉丝从0到1000的突破,并多次到直播电商基地、滨州、济南等地学习先进的纺织电商销售模式。她以手机作为新时代的“新农具”,让传统手工艺产品漫步“云端”,帮助老织坊解决售卖难、渠道窄、信息不畅等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带着郭楼老织坊的产品赶“两河大集”、参加“汉服桃花节”展销,不断提高知名度,郭楼老织坊的销售也逐渐打开局面。

目前,郭楼老织坊已经成为省内大规模的传统手工织布厂,年生产量达到4万余米,可带动农户年增收1.2万元,实现了党支部有作为、村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成效。同时,郭楼村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引领农户抱团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

2024-08-0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7624.html 1 老织坊“织”出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