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犹如和煦东风吹遍乡野。连日来,任城区唐口街道组织广大农村群众认真研读全会公报,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7月23日傍晚6时许,大流店村的64名党员、9名村干部和20多名村民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了热议。 大流店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全村575户2700人,村民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几年前,村民走的是泥泞路,吃水靠的是压水井。自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填塘修路,美化家园,创办产业,硬是把昔日的脏乱差村一跃打造成全省有名的美丽乡村,他们当年的铮铮誓言至今仍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回荡。
村民张茂楠老人说:“以前我们种水稻的时候,一亩地也就产1000多斤水稻,每斤的销售价格一块多。村里从2017年进行土地流转改建草莓种植大棚,现在种了草莓,一亩地能产5000多斤,收入是过去的几十倍,这几年是真从土地里挖出‘金子’来了,这说明还是党的政策好。”
说起大流店草莓未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张美珠对记者说:“通过学习看到全会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营造勤劳致富环境,我内心充满希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脚踏实地,不仅大流店草莓品牌会越来越好,大流店的明天也会像这红彤彤的草莓一样,越来越甜、越来越好!”
枝条摇曳,郁郁葱葱。尽管天热得像蒸笼,但张寨新村依然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现场设在了杞柳种植基地的地头上。
“谋发展,怎么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要谋划好乡村振兴创新之路,进一步做好杞柳生产、深加工和销售产业链项目,让村民挣更多的钱,分更多的红。”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先对前来参加学习的党员群众说。
“去年俺把自家2亩地都托管到了合作社,每亩1600元,加上合作社入股的分红,挣了7000多块钱,这块收入多亏了咱村的致富林。”谈起年初的分红,村民王志英心头暖暖的。
张寨新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土壤质量差,是制约村民致富的两大顽疾。2018年初,全村1689亩地实现整体流转大面积种植杞柳,并成立济宁市嘉运农业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年底按合作社收益参与分红。通过扩大土地种植规模,发展三产融合,建立杞柳编织加工厂,实现种植、加工、产销一体化,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先后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科普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等荣誉称号。
张存先说,下一步将当好农村改革排头兵,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共同富裕等方面不断探索,持续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