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第01版:

全面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徐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将“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七个聚焦”之首并作出战略部署,引发我市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认为,《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

“高水平”体现在充分激发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活力,确保国有和民营经济公平竞争,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全会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新培育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3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4家,推荐52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工信系统要真正把工业发展存在的制约瓶颈找准,全力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们将持续实施济宁市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聚焦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集群集聚效应,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加力突破产业聚链成群,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协作配套,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集群竞争力。此外,牢牢把握我市获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机遇,打造一批数据服务商和‘数字赋能’优秀产品,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屈耀武说。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部署让兖州区委书记王庆倍感振奋。王庆说,兖州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也是科技创新强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兖州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兖州区聚力制造强区建设,围绕打造新能源、橡胶化工、造纸包装3个千亿级产业和2个二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常态化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了华勤集团、太阳纸业等一批强企方阵,经典重工、蒂德精机等一批科创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迸发,改革创新动能澎湃。

“高水平”还体现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做出重要部署。济宁海关党委书记、关长严学泉表示,海关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守国门、促发展是国家赋予海关的职责使命。济宁海关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全力支持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大安机场非口岸临时开放、内河港口对外开放等全市重点项目,组织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和“关企面对面”活动,指导我市企业用足用好AEO、RCEP等政策红利和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基地平台优势,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击走私违法活动,坚决守牢监管底线、安全红线,为服务济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作出更多海关贡献。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我们抓好人才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东利表示,济宁市将精准引进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吸附能力,积极发挥人才作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突出产业导向、企业导向,丰富路径措施,实施精准聚才,着力提高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工程师、乡村人才等人才队伍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各类人才架设成长阶梯、畅通发展渠道、搭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让人才在济发展有待遇、有荣誉、有机遇,有出彩的机会。

2024-08-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7996.html 1 全面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