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许璐璐 陈莹莹
曲阜市王庄镇孟李村12岁的小洋(化名)每天放学回到家后,都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己的小屋,屋内有崭新的书桌,墙壁被刷成漂亮的粉色,还挂上了彩色窗帘,旁边有整洁的衣柜和一张可爱温馨的儿童床。小洋说这是独属于她的小天地。
“以前她没有自己的房间,写作业要么在餐桌上要么趴在床边。现在党和政府帮俺们装修了这间屋,还免费配了家具和学习用品,让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间,太感谢了!”看着小洋灿烂的笑容,妈妈也打心底里高兴。
小洋家中四口人,父亲因工作受外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患有心脏病、高血压,需要每日服药治疗,姐姐在读大学,全家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2021年,共青团曲阜市委在“希望小屋”摸排中,将小洋纳入了服务对象,为她改造了独立的小房间。
“希望小屋”建成后,小洋很爱护自己的房间,自觉打扫卫生,整理生活、学习物品,把小屋收拾得整整齐齐。结对帮扶的团干部和志愿者们每月两次上门志愿服务,陪小洋学习,谈心聊天。志愿者逢年过节都会为小洋送来生活和学习用品,还时常带她参与集体活动,提升社会融入能力。
经过三年的帮扶,小洋的学习和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仅性格越来越开朗活泼,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学习成绩也愈加优异,多次考到年级第一、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今年,15岁的小洋以546的高分顺利考入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启高中生活。“我很幸运,有这么多叔叔阿姨来帮助我、关心我。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小洋说。
小洋的成长也是曲阜市众多受助儿童的一个缩影。从2021年起,曲阜市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适龄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并配备爱心志愿者提供结对跟踪陪伴。同时,启动实施“春送希望、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关爱活动,坚持“2+1”帮扶机制,为小屋配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服务,不断凝聚起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强大力量,努力实现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的积极转变。截至目前,曲阜团市委共在全市11个镇街建成了74间“希望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