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上班进车间,下班忙农活。”这是任城区唐口街道常户村常庆亮最近的生活状态,如今,在唐口街道有15000多名农民和他一样,穿梭在农田和工厂之间,既不荒废土地,又不闲置手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两栖”农民。“昨日打工仔,今日小老板”的例子屡见不鲜。茹行村农民茹茂宽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先后干过饲料添加剂、园艺产品营销等工作。返乡后,茹茂宽经过创业培训工程,系统学习了蔬菜科技栽培技术,先后创办了“济宁市运河茂宽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研发并申请《甜瓜日光温室薄皮栽培技术》等20多项科技专利项目,现有温室大棚23座,栽培订单瓜果蔬菜20多种,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合作社社员300余户,带动群众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目前,拥有双重身份的农民占唐口街道农民总数的18%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当地农民在收获庄稼的同时,还收获着另一份致富的希望,家门口的劳务收入使唐口街道农民每年增收3000多万元。 唐口街道是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小城镇建设中心镇,近年来,街道实施“抓工业、抓项目、抓三产”富民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壮大经济实力的重头戏。依托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业等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确定把纸箱包装、板材加工、密度板、草莓、杞柳、粮食食品等产业实施重点突破,街道民营企业个数达到1836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3个,已涌现出山东营养卫士食品有限公司、鲁鑫机械、森森木业、大唐彩印包装等20余个龙头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