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0日
第01版:

端信之乡铺锦绣

——兖州区妇女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掠影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张銮 王朋 王洪玮

在兖州,有7万多名妇女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她们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在压实粮囤子、丰富菜篮子、精致果盘子上挑起大梁,撑起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夏收忙完,山东济宁红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红娣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5万亩合同制良繁基地再获丰收,带动6500户从事良种繁育产业的 “新农人”个个腰包鼓鼓成为“种业老板”,5年累计为当地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无论是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还是打造“齐鲁粮仓”,宁红娣都能讲出一串串生动故事。

做了20年种业的宁红娣,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启了小麦种质创新之路,从种质资源的收集,到杂交组合的设计,再到杂交后代的世代选择, 终于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系红地09—5,并通过山东省审定,截至目前自主研发小麦新品种7个。去年12月,宁红娣与农机、肥业的同行成立兖州区“农机农艺农资”产业联盟,专门聚焦农机、种子、化肥,围绕良种、良法、良机及社会化服务等关键点做实验、搞突破,推动农艺结合、农机适用、农资高效、农业增收、节本减损的深度融合。“这样就解决了玉米播种、施肥、收获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保证了苗齐、苗匀、苗壮,达到小投入、大产出的最佳生产匹配组合,预计玉米单产提升10%以上。”宁红娣说。

只要瞟一眼、尝一口、闻一闻,大家都会亲切地夸赞“没错,莲姑的蔬菜瓜果就是这地道口味”。老百姓口中的莲姑是新兖镇牛楼村乡村振兴带头人郭振莲。自投身农业领域以来,她凭借对农业的深厚情感和先进技术的掌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为新时代的农业领军者。

2018年,郭振莲带头创办了大江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女社员37人,带领村妇女发展优质苗木和休闲采摘等现代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大江林业的苗木远销全国多地,合作社辐射面积达到2000余亩,带动了周边农户的育苗积极性,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20年,随着牛楼小镇田园综合体的启动建设,郭振莲被任命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经理,她以“温室和蔬菜生产”为特色,聚焦现代农业生产新方式新设备,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有效带动园区长效运作,吸纳周边6个村的120多名妇女成为职业“新农人”,产业园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亮点,被命名为“济宁市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马兆文是新兖镇大南浦村的普通农民,10多年前她开办了480亩的向阳花农场,种植优质高产粮食作物400亩、有机蔬菜80亩,高品质香瓜大棚26个。“我种的瓜从不打农药、不施除草剂,都是用腐熟的大豆为肥料,果品自然成熟,味道鲜美,口感极佳,不等上市就被订购一空,向阳花成为品牌农业的招牌。”马兆文说,每年1月份就开始整地施肥,2月上旬进行定植,一藤一瓜吊蔓种植,个个是精品,并且做到合理安排茬口。由一棚瓜、一茬菜到现在一棚种植两茬瓜,一茬蔬菜,从5月到9月,采摘不断,这种种植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得以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劳动成本。

马兆文还把农场办成了新型农民培训基地,每年扶贫创业培训3000人次,农场被评为全国首批典型示范农场之一。“我的田园梦,就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农业新业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带动更多群众走上现代化农业之路。”马兆文说。

2024-08-10 ——兖州区妇女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掠影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329.html 1 端信之乡铺锦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