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焦纪健 郭虎 郭延明 姬国庆
近年来,汶上县立足服务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两装一化”特色产业人才高地,深入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施“四链”赋能计划,优化机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四链”融合新优势,开辟了一条“四链”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优化推进机制 “解剖麻雀”融链延链聚链
“我们一直想对发电机组智能化安装与控制平台进行改造,但缺少研发带头人,企业研发项目遇到了瓶颈。”得知企业的“烦恼”,汶上县委人才办积极对接高校院所,选派“科技副总”到企业挂职。随着山东科技大学杨扬副教授的到来,企业的问题迎刃而解,由“科技副总”牵头开发的项目还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争取扶持资金40万元。
机制不活,竞争力就难以提升。汶上县成立人才科技工作指挥部,组建纺织服装、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产业专班,解决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现实问题,实现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一体谋划、统筹推进。
聚焦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高端装备产业打造“两个百亿级”产业制造基地,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问题?科技创新最需要哪些人才?产业专班组织专家人才、助企干部解剖麻雀式深入全县24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调研解链,编制《汶上县装备制造产业专项规划》和《汶上县高端装备产业链图谱》,形成人才发展指南,并把引才工作融入“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等招商引资活动,在全国布局5处“双招双引”联络处,驻点招才引智,推动产业、创新平台、重点项目、领军人才一体布局、一体发展。
汶上县筛选确定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力机电有限公司、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等50余家“两装一化”重点企业,实施融合机制构建,推动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快速响应,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人才高地,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高校直通车”等引才活动,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以及产业急需高校毕业生3000余人,培育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齐鲁首席技师等省级以上人才13人。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省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中国工程机械配件之都、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休闲服饰制造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全省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县。
锚定产业发展 用心铸就引才聚才高能级平台
产业创新离不开平台载体,推进“四链”融合,平台载体也是重要依托。在创新平台打造上,汶上县注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汶上经济开发区建设时尚智造产业园、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功能定位明晰、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为空间重构、业态优化、人才集聚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协同提质”工程,落实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紧盯总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促项目,共吸引高层次人才31人。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1家,完成技术交易14.75亿元。
为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汶上县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建立“科技副总”对接机制,帮助技术需求多的重点企业,对接国内高校选派“科技副总”挂职,并对“科技副总”研发项目给予专项支持。不定期举办产学研金对接活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人才创新共享平台,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由企业牵头成立平台载体,更能瞄准市场最新需求,对细分产业领域进行技术赋能和资本赋能,从而更好的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汶上县制定了企业自有平台、市级创新平台、省级平台、国家级平台梯次培育方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建创新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夯实创新基础,助力产业攀登升级。根据人才平台创建要件和创建难度,分层次分类别给予财政奖补扶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管好用好各类人才平台,切实发挥人才平台作用。
储能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了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现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平台、山东省电力电子与变频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联合高校开展储能相关技术研发,研制了国内首台超大功率电能质量治理等重大装备,先后攻克了大规模功率单元级联技术、系统分层冗余可靠性技术等行业难题28项,承担了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18项,企业荣获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入选国家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
汶上县依托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力机电有限公司等制造业龙头企业设立各类创新平台171家,引发“平台+人才+项目”的“裂变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衔接产教需求 不断激发产才互促“强引擎”
“人才链是‘四链’中的活跃因素,在加快建设‘两装一化’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人才高地过程中急需招引更多优秀人才。”汶上县人才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焦纪健表示,汶上县坚持人才支撑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四链”深度融合,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区域人才高地建设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以人才创新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汶上县组建汶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推动7家职业院校和16家优势企业结对互促,“订单式”培养产业急需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深层次拓展校企合作,引育协同创新人才。借助驻济高校优势,与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济宁市内高校广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校定期组织专家到汶开展技术指导,定期反馈重点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联动高校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签订“校地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7项,有效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汶上县金成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由高校导师带队每年组织研究生到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和专业实践,带动企业自主研发。与此同时,汶上县还建成全国首批“博士小院”,探索“产业+项目+人才”引育模式,吸引“中科系”研究所和全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的高校来汶合作共建“大院大所”,山东大学惠鲁科技碳纤维碳化制造项目等9项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签约落地,18个项目获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