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第02版:

档案之缘

——听市公安档案人刘军讲述他与档案的故事

工作中的刘军

2015年底,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公安档案人。档案部门在不少同仁眼中是“冷宫”,对我而言却是难得的福地。至今仍记得平生第一次迈入档案库房时的美妙体验,遮光窗帘让它如美人般朦胧,樟脑球的特殊香味儿扑面而来,浩如烟海的文书档案躺在一排排的密集架上,墙脚还赫然站着一台“冰箱”(声像柜)。我就像阿里巴巴钻进了藏宝洞,整个市公安局的历史都在我面前打开。我看到了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看到了他走过的路,挂着的泪,流过的血,吃过的亏,得到的赞。看到了他“滕县专署公安处、济宁专区公安处、中共济宁地委政法部、济宁专署公安处、济宁地区公安处”等诸多曾用名,看到了多个警种和部门从无到有、蹒跚学步地成长,看到了无数同仁的名字以及他们团结战斗、侦察破案、管理服务的辉煌历史……一切都像彗星一样从眼前飞过,如此美丽,如此耀眼,这不是宝藏是什么?

从此,每次进入库房,我脑海中都会涌出一股别样的思绪,有点像保管员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国库,还有点像某种猫科动物在巡视领地。我喜欢手摇密集架,翻查档案目录,查阅档案资料,甚至发发呆、想想事。每一次为查档人提供服务,我都感觉库房里那沉封多年的档案还有呼吸,还有心跳,是一种伟大而蓬勃的生命。每一次编研任务完成后,我都感觉自己又利用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它们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思想传播了出去,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更重要的是这里为我提供了满足个人文字爱好和追求的一个机会。对一个爱好文学的码字匠来说,对文字的偏爱非同一般,但文字没有阅历和资料的支撑将失去力量。一名普通警察条件资源有限,丰厚的阅历可遇不可求,资料的求助成为一种必然。我的文学老师黄观玉等公安档案前辈,早已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写出了《抗敌公安队》《夜来香》《湖西抗战走廊》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我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创作计划,从散文到长篇小说再到影视剧本,好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因为底气就在我的身后,那无数的档案就是取之不竭的弹药库。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人从事档案工作,也必当如此。涓滴之水可磨石,在档案工作的无限可能性面前,作为一名光荣的公安档案人,我自当努力不息,奋斗不止。有档案相伴,与档案有缘,今生无憾。

2024-08-16 ——听市公安档案人刘军讲述他与档案的故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799.html 1 档案之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