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第03版:

“电动儒乡”护航“绿色出行”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服务新能源汽车发展

■本报通讯员 李军

8月1日,位于金宇路东首的国网济宁智慧超充柳行综合示范站建成投运。该充电站集“光储充检放”+“服务驿站”于一体,技术全国领先、功能全省最全,配建120千瓦车棚光伏、200千瓦时移动式储能,让“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采用大功率超充、直流快充等先进充电设备,最快“充电1分钟续航100里”;还配套提供餐饮、超市、娱乐、休憩等服务,为车主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用电服务。

国网济宁智慧超充柳行综合示范站的建成投运是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加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群众绿色出行、助力济宁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对接落实“低碳引领·电化济宁”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电动儒乡”专项行动,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推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服务,护航群众“绿色出行”。

为车主出行消除“里程焦虑”

“这里不光风景美,配套设施也很齐全,还有公共充电桩可以用。”暑假里,李女士带着孩子到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研学游。因为这里安装了4台公共充电桩,她自驾新能源汽车并没有感到“里程焦虑”。

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是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近年来建起了文创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生态采摘园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新能源车来这里游玩,但他们有个共同的担心,就是怕车无法充电,来了回不去。”东仲都村党支部书记李根说。

针对新能源车车主的担心,东仲都村2022年11月向供电公司报装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到报装申请后,供电服务人员立即上门勘察,第二天就完成了2台7千瓦充电桩的安装。去年8月,供电服务人员了解到示范区用电需求,又增加了2台充电桩,满足了游客的绿色出行需求。

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实保障。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大力实施“电动儒乡”行动,加强充电设施布局,累计建成投运公共充电站260座,充电桩1593台,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形成“市区2.5公里、郊区5公里”充电圈。推动出台县(区)级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建设直流快充站,今年底将建成100座充电站,助力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推行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服务

“以前报装充电桩需要先经小区物业同意,手续流程复杂,等待时间长。没想到现在只给供电公司打了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上门给接上了电。”前不久,家住济宁市任城区江东华府小区的王先生,得知济宁实行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改革后,他在“爱山东”App上仅填写了姓名、地址、电话和身份证号等4项信息,第二天上午,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到小区地下车库给他装好了电能表。

针对居民充电桩报装存在的跑腿多、资料多、安装难等问题,国网济宁供电公司联合济宁市审批局、济宁市能源局等政府部门,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改革,大力推广“线上办、零证办、及时办”服务模式,让居民报装充电桩更省心、更方便。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与济宁市住建部门联合出台了充电桩报装“绿色通道”政策,对满足条件的小区,由物业服务企业与镇街供电所签订《个人充电桩办电“绿色通道”小区办理协议》,实现“集中认证”。居民申请充电桩报装时,无须再到物业盖章确认。截至目前,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已累计签约充电桩报装“绿色通道”小区987个,受益群众39万户。

为解决居民提交多份证明材料的痛点,国网济宁供电公司贯通了供电营销系统和政府服务系统,居民报装充电桩,通过“爱山东”App或山东政务服务网站进行线上“一键申报”,不用再提交身份证、不动产权证书、车位使用证明等申请材料,实现了“免证”办电。

充电“小切口”,民生“大幸福”。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典型做法获评市政务服务领域“十大创新典型案例”、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最佳案例。今年以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累计完成充电桩报装2.3万个,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充电售电量突破4600万千瓦时、居全省第三,惠民生、扩消费、促发展成效显著。

2024-08-16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服务新能源汽车发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811.html 1 “电动儒乡”护航“绿色出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