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9日
第04版: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全体医师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筑牢守卫群众健康的坚固防线

本报记者  山进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孙道如  夏承强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医师,他们把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公共卫生医疗事业,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准诊断病情,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用爱与责任‌诠释着医者仁心,用高超的医疗技术,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带来康复的曙光;在传染病突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无畏勇士,是直面病魔的“第一道防线”,是最早接触并处理病例的专业人员,每当这时,总能看到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线,他们不惧危险、不畏艰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畏精神鼓舞着患者和家属,让他们看到希望,重拾信心,筑牢了守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坚固防线;每当看到患者康复时的笑容,便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即使汗水浸湿了衣衫,疲惫写满了脸庞,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却让他们忘记辛苦,只要能为患者带来希望,再苦再累他们也甘之如饴,他们用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书写着关于爱与责任的壮丽篇章。

在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带着对医疗工作者的深深敬意,来到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进行采访,见证该院医师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担当。

“医生就是要真心真意地为患者服务”

提到肝炎,不少人都为之色变。但在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肝病科,有一位从事临床传染病工作30余年,擅长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肝癌的综合治疗,手足口病的诊治的医师。他就是始终坚守在临床的第一线,用专业与爱心照亮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之路的主任医师陈合民。30多年来,他用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赖与好评。

“感谢陈大夫,我在别的大医院住了半个多月的院都没查清楚病因,您迅速就诊断出我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对症下药后两天我就感觉好多了,想吃饭了,您真是妙手回春。”近日,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专程来到陈合民的诊室,发自内心地对他表示感谢。

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则不足生人。30多年的行医之路,陈合民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健康还给病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和努力,他的医疗专业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水平日臻完善,尤其是在慢性肝病诊疗领域有着较深造诣,找他看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陈合民说,曾经听一位患者告诉自己,自从邻居知道该患者得了乙肝,只要看见他端着碗出来,人家就直接回家避开他。陈合民说,其实这并不是个例,由于大家对肝炎认识不足,导致不少人对肝炎患者存在歧视,可想而知患者要承受多大的身体和思想压力。“患者把最珍贵的生命都托付给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全力以赴地呵护他们,想方设法把健康还给他们呢。”

众所周知,慢性肝病是一种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较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精神压力,还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陈合民给患者看病时,始终体谅患者的难处,善于了解他们的需求,懂得换位思考,在治疗中注意做到因人施治、因需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地减轻患者负担。凡是找陈合民看过病的患者,无不对他敬佩有加,很多人都说:“陈大夫不仅医术精湛、为人和蔼可亲,医德品质更是值得我们信赖,只要找到陈大夫看病就放心了。”

面对肝炎患者,陈合民经常拉着患者的手亲切交谈,让他们焦躁、自卑的心,在他这里有了依靠。记者问他,坐诊时面对这么多肝病患者,你不怕被传染吗?陈合民却说,我就喜欢跟患者面对面交流,医生就是要真心真意地为患者服务,只要你把心交给了患者,他们也会理解你的辛苦,也正是有了患者的信任,才给了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拼尽全力做好“生命的守护者”

在被称为生命的“最后防线”——重症监护室(ICU),有一群被誉为“生命守护者”的重症医学科医生,他们面对的往往是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患者的每一个细微的生命体征波动,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信号。在这些关键时刻,医生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这份责任,如同千斤重担,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为生命而战。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建就是这群“战士”中的一员。

ICU是一个不分昼夜,灯火通明的地方。为了守护好这些病情最危重、最复杂的患者,李建和同事们的工作负荷是惊人的,他们常常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在紧急情况下,更是需要连续作战,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在这个充满挑战与责任的岗位上,李建和同事们用专业知识与敏锐判断,为生命垂危的患者争取每一丝转机,用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书写着生命的奇迹。“其实想干好重症监护室工作,除了值班、抢救患者,我们也要理解并尊重患者家属的感受,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是他们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在挑战面前更加勇敢与坚定。”李建说。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师,李建的“战场”不仅在ICU,他还是一位介入医学的攀登者。一次,一名近80岁老年男性患者突发大咯血,2小时内持续咯血量超过500ml,患者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急。经急诊CT检查,明确患者右侧支气管动脉扩张并出血,介入治疗团队果断决定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而患者手术开始时仍在不断地咯血,无法平卧,手术床、周围地板都是喷溅的鲜血。李建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经过一番精密操作,精准定位到患者的出血责任血管,发现患者右侧支肋共干支气管动脉、左右共干支气管动脉及胸廓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出血直接流入右侧支气管,刺激患者不停咯血。送入微导管后,李建快速超选出血责任血管并给予栓塞,患者咯血症状即刻缓解,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观察5分钟再次造影显示栓塞效果满意。患者家属十分感激,“若不是抢救及时,人可能就没了,真是太感谢李大夫和这些优秀的医护人员了!”

用责任书写专业,用专业化解病痛,在李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无声的付出和无尽的大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个像李建一样的优秀医师默默奉献,‌如同山间涓涓细流,‌清澈而持久,‌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灵。

以仁爱之心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

医者仁心写大爱,不忘初心谱华章。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医教部闫绪锋介绍,医院一直以来都是以医生为“龙头”,全体医务人员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线默默奉献,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今年医师节,医院专门召开骨干医师座谈会,院领导在会上表达了对医师工作的肯定与殷殷期望。医教部也组织了医疗知识讲座,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让更多人感受到医生的关怀和温暖。

医师节不仅是对医务人员的肯定,更是对医者仁心的弘扬。

闫绪锋表示,今年医院院举办的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而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对医者仁心的尊重和崇尚。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节日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用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同时也让社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医务工作者,共同营造一个尊重医学、尊重医生的良好氛围。

2024-08-19 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全体医师以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912.html 1 筑牢守卫群众健康的坚固防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