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3日
第04版:

“荷爱妈妈”用心护航幸福路

■本报记者 张彦彦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全国、省妇联关于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相关工作要求,创新探索“爱心妈妈”关爱陪伴济宁模式,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持续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各级妇联因地制宜、因需关爱,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关爱品牌,温暖和关爱点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最近连着几天都有大雨,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千万别贸然开船出去……”近日,一场场降雨打破了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的平静,“荷爱妈妈”李翠萍乘着船,挨家挨户来到结对儿童家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向孩子和家长普及汛期安全知识。

作为村妇联主席的李翠萍在看到微山县妇联发布的“荷爱妈妈”招募令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根据所在渔村的独特地理条件,和本村的几个热心姐妹一拍即合,成立了全县第一支“水上荷爱妈妈团”。水街上,一条条荷爱妈妈流动服务船,或是载满图书、食品、衣服、鞋子等爱心物资,或是载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为驶向困境儿童的“爱心之舟”,也成为了微山县650名“荷爱妈妈”的爱心缩影……

今年以来,微山县妇联积极探索推广“荷爱妈妈+困境儿童+菜单服务”结对帮扶模式,持续推进困境儿童精准微关爱服务,全县650名“荷爱妈妈”结对帮扶401名困境儿童,用心守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路。

精准管理,构建分层次关爱体系。精准摸排辖区内孤困儿童,根据生活风险、行为风险、监护风险,按照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等级,分类建立困境儿童“红黄蓝”三色管理台账,实施差异化跟踪关爱帮扶。标记为中危、高危的儿童作为个案服务对象,每月2至3次入户探访,“滴灌式”落实心理疏导、教育辅导、医疗保障等帮扶举措。

盘活资源,强化多类别阵地保障。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开辟活动场所,作为“荷爱妈妈”亲情陪伴服务的主阵地;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孙茂东纪念馆、阅读馆等多类型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孤困儿童兴趣培养、社会实践、议事协商等活动,为关爱行动提供阵地补充。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荷爱妈妈驿站”18处、集中陪伴基地16处,进一步健全多元关爱阵地体系。

聚焦需求,建立全方位帮扶模式。链接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资源,建立“七色花”关爱帮扶机制,组建“党建红”“天使白”“政法蓝”“教体青”“荷姐姐粉”“老龄银”“社会关爱橙”这七大“荷爱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帮扶重点从基本生存、生活保障向教育、医疗、发展权益等拓展。“政法蓝”志愿服务团选派“荷爱妈妈”安全员,结合日常工作排查矛盾风险,发挥专长为服刑及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临时照护、生活安置、协助就医等服务;“天使白”志愿服务团深入湖区乡镇为困境儿童提供口腔健康、眼视光健康义诊服务;“荷姐姐粉”志愿服务团开展关爱教育课题研究,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困境儿童提供差异化、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教体青”志愿服务团为集中集体陪伴活动输送专业师资力量,为参加活动儿童提供口才礼仪、饮食烹饪、手工制作、农耕种植、民间艺术等体验式课程,满足困境儿童的多维发展需求。

2024-08-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301.html 1 “荷爱妈妈”用心护航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