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4日
第02版:

济宁高新区下好产改“一盘棋” 拓宽工人成才路

■本报记者 刘菲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总工会坚持抓实党建带工建,下好产改工作“一盘棋”,彰显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一线产业工人有了展示风采、成长成才、创新创造的广阔舞台,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为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品牌

抓实党建带工建促进效率提升

日前,位于济宁高新区的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各个点位上有序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伴随着机器设备运转的轰轰声响,平均每5分钟完成一辆整车总装,单日产量突破170辆。现如今,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5万辆重型汽车的产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产量飞速提升的背后,既与企业日益提升的工作效能息息相关,更离不开产业工人凝心聚力的辛勤付出。

近年来,在济宁高新区总工会的支持下,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创新开展党建“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公司7个党支部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其中总装部支部荣获“济宁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和“山东重工党建品牌”铜奖。

作为一条人力密集型生产线,总装部坚持红色引领,通过开展“匠心质造”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班组技能水平,强化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全面协同、全员创效的工作新局面。2023年,平均单机停线同比减少23.5%,在调入库周期同比提升46.2%,车辆按期交付完成率同比提升18%,急单交付完成率同比提高21.9%。

青年钳工蜕变劳模工匠

走出产业工人成才成匠新路径

总装车间里,一款党员先锋号工程“重卡冷却模块”自主研发并制作的单程驱动模式、机械自动回转的可移动分装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重卡行业冷却模块分装一般采用地摊作业,由于设备设施局限性以及中冷凝器材质特点,分装易造成严重的磕碰质量问题。”此款装置的研发领头人段洪宝说。为攻克行业瓶颈,段洪宝与班组成员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攻关,成功研发出单程驱动模式、机械自动回转的可移动分装线,提升产品质量30%,获国家专利,为行业首创。

7项国家专利、1项济宁市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一等奖、1项济宁市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特等奖、2项中国重汽集团创新命名成果、3项中国重汽集团技术创新成果,累计完成大小创新创造400余项……作为中国重汽集团济宁商用车有限公司名副其实的装备设计和制造专家,段洪宝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机修钳工,成长为出色的工匠、劳模,亮眼的成绩单与他个人的勤奋有关,更是近年来济宁高新区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车间工人,一步步成长到现在,同事都很礼貌地叫我一声‘段工’,我自己就是‘产改’的直接受益者。”段洪宝感慨地说。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构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

今年5月份,济宁高新区总工会“匠筑高新,技创未来”劳动和技能竞赛小松赛场拉开帷幕。此次竞赛设有9个职种、15个竞技课题,来自20余家企业的163名选手同台竞技。小松机械作为济宁高新区的重点企业,带动了工程机械相关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比赛等方式,向员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我发展平台,创造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是重视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的一个成功典范。

济宁高新区总工会围绕全区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项目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80余项,坚持竞赛和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竞赛培育选树工匠30余名,带动7家试点单位中100人提升学历层次、59人晋升技术等级。2023年,组织区职工参加第四届山东省国际贸易业务员职业技能竞赛,全省共评选优秀组织单位9家,济宁高新区作为济宁唯一县区级工会受到表彰。

2024-08-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341.html 1 济宁高新区下好产改“一盘棋” 拓宽工人成才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