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读了80多本书,很多书都是700页以上的。
我在街道上班,每天和居民打交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琐碎又繁杂。我的工作面比较广,处处都要顾及,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周末、节日加班更是常态。但在忙碌之余,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早晨送完孩子上学,离上班还有将近两个小时,这是读书的最佳时间,不仅读得多又快,而且记得深又牢。中午两小时午休,我最多只休息15分钟,然后就是读书。晚上下班回到家,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
只要有时间,不管是在上班路上,还是外出途中,我都是书不离手,这也是我在偿还欠下的“书债”。
小时候没钱买书,整天忙着农活的父母知道,一定要把教科书读好,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课外书是“歪书”,影响学习,不读更好。直到上到高中,我都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经典名著,甚至连风靡一时的金庸小说都没读过。
上了大学,我倒是常去图书馆借书,《红楼梦》《基督山伯爵》《平凡的世界》《红岩》这些书就是在大学里读的。印象最深的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暴风骤雨》,封面都破了,内容也有些残缺,还是如痴如醉地读了。
大学毕业后几乎没读过书,工作忙,谈恋爱,朋友之间的应酬……就想着干一番事业,多交些朋友,觉得天天迎来送往、吃吃喝喝,不看书也没啥。再后来,有了孩子,天天忙着带娃,不读书就更“心安理得”了。
孩子上小学时的一次经历,让我觉得不读书真不行了。那次,学校布置一道亲子作业,家长学生同写《傅雷家书》读后感。孩子读过这本书,我却没有,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读书,我知道,该是“还债”的时候了。每天不读上几页,心里就不踏实,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
越是投入地读书,就越爱上了读书。我觉得特别充实、特别放松、特别满足。慢慢地,家里的存书也越来越多,先后买了好几个书柜,书还是堆得到处都是。
因为不断地读书,我还拿起笔写起了文章,每年都要发表上百篇,这又反过来推动我多读书。我边读边思考,去年发表了22篇书评,对书中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去年,我在单位办起了读书会,除了邀请作协的朋友们来讲课,我也隔三差五上台分享心得,带动了更多的同事和居民爱上了读书。现在我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晒在朋友圈里,常听朋友们说我晒什么书他们就读什么书,那一刻我特有成就感。
我定的目标是每年读书不少于80本,只多不少,我要在读书“还债”的路上越走越远。
■毛毛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