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第03版:

新学期中小学教材上“新”

■本报记者 梁琨 杜文闻

本周起各地中小学生陆续开启新学期。此前,教育部发布消息,2024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首先在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

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呢?新学期伊始,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济宁市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根据权威解读,此次教材修订加强了整体设计,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的学习。”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教学工作负责同志杜向民说,尺寸课本,国之大者。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新教材的编写紧扣“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构建起一个支持学生全面成长的知识体系。此次修订选材更加丰富,编排更加科学,育人导向更加鲜明。

据了解,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步启动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修订工作。以小学语文教材修订为例,新版教材加强了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降低了教材难度。在教材整体容量上进行精简,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同时,延长了拼音学习时间,将一个“阅读单元”调整为“拼音单元”,“拼音单元”数量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三个;将难度较大的拼音课“i u ü y w”拆分为“i u ü”和“y w”两课。通过调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一至两周,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谈及此次修订,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孟庆民说,在教研讨论过程中,他明晰地感受到此次修订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此次新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中阶段则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体现了对不同阶段知识的相互衔接、一体化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孟庆民说。

“以往的考卷出题模式都很单一,列出公式让学生去求解,就像是以前考物体的体积,给出长宽高让学生求解。现在题目的设计都有了很大变化,如‘济宁对口支援的新疆英吉沙县的小朋友要来济宁参观孔府孔庙,请你根据图画中提供的数据,向小朋友介绍一下孔府的基本概况,并为他规划出一条性价比最高的出行方式’。从这道四年级的数学题不难看出,对学生的考察并不局限在单一学科理论,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曹清梅介绍。

为了迎接新学期,做好教材使用工作,开学前,任城区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工作,根据教材的变化,选取骨干教师进行典型示范,各任课教师立足实际,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2024-09-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940.html 1 新学期中小学教材上“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