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张明 徐光照 摄影报道
今年以来,汶上县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办人民满意体育”目标,深入实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着力提升“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丰富全民健身活动载体,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助推“健康济宁”建设。
优质的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汶上县围绕“十分钟体育健身圈”质量提升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因地制宜、科学选址,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2024年新建4块五人制、2块七人制足球场竣工并向社会开放。目前全县大型、小型体育健身场地达到1289个,健身步道24条,累计建设配备健身路径598套4791件,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9平方米。
汶上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注重适儿化、适老化和智能健身场地的建设,保障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健身服务,今年已为37个村(社区)捐赠36套(275件)健身器材、2张乒乓球台、4套篮球架,实现了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建立并完善了全民健身广场、东关绿地体育公园、森林公园内等体育场地设施的长效管理维护机制,对城区公共广场的健身器材使用情况开展常态化巡检维护,将新安装的健身器材纳入巡检范围,做好智能器材和健身器材的巡检维护,确保场地设施管护工作落实到位、见到实效。
8月24日,汶上县体育馆内热闹非凡,2024年山东省“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系列赛(汶上站)暨汶上首届演武大会在这里举办,来自全省78支代表队的1500余名运动员各展身手,长拳、南拳、刀、剑、棍、枪等项目轮番上演,一招一式展示了中国武术功夫的精、气、神、韵。“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我县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增强了全民健身意识,全面展示我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全民健身氛围,也促进了‘体育+’融合发展。”汶上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蔚立新说道。
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能够吸引和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列中。今年以来,汶上县积极争取,承办了山东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骑行大赛(汶上站)暨汶上县第二届“沿大运河”美丽乡村自行车骑游挑战赛、济宁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比赛暨汶上县第二届“儒韵福城·京杭水脊”太极拳比赛等各类“融合性”赛事活动,进一步擦亮“好运山东”沿大运河赛事活动品牌。与此同时,汶上县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体育经营单位深入对接,从年初“迎新年武术展演”的盛大启动,到第八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体管中心系列示范活动暨残疾人冰雪运动进基层活动、市级围棋比赛以及县级冬泳、篮球、网球、搏击、健步走及广场舞等品牌和户外潮流赛事,10多项、40余场体育赛事活动覆盖各个年龄段和群体,参与群众达1万余人次。
“我们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继续积极承办、协办国家、省、市各类品牌赛事,积极发挥体育协会、乡镇街道文化站、体育指导员引领和指导作用,利用好村(社区)体育设施平台功能,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在谈及下步工作时,蔚立新介绍,汶上县将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作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最美社区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把场地设施建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让更多的人“能健身、会健身、健好身”,推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