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07版:

唐口街道

创新基层治理办好群众心头事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近年来,任城区唐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聚焦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体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持续推动服务资源向乡村下沉、发展要素向乡村集聚,使党群服务中心逐渐成为群众愿来、想来、常来的服务中心、活动中心、交流中心,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聚人气、暖民心、促发展的百姓之家。

布局重组实现阵地焕“新”。唐口街道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坚持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全面铺开。率先对示范点刘闫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建设,完善篮球场、乡村大舞台、幸福食堂等配套设施,让村里老人有休闲健身场所,孩子有娱乐学习场地,留守老人有就餐场所;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工作要求,整合村便民服务中心资源,打通服务群众“壁垒”,拆除原有村委会大门,优化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儿童娱乐室等5个功能室布局,打造集政务服务、教育培训、产业服务等于一体的便民、惠民、利民生活圈。

网格治理实现服务贴“心”。强力实施“党建+网格”工程,依托全科网格社会化治理模式,有效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将全街道合理划分为10个大网格、105个小网格,由管区主任、村组干部、年轻党员担任格长,围绕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把群众“烦心事”“闹心事”有效解决在微网格中,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同时,街道创新推出“网格+警格”、“企业+物业”、“农村+小区”,三级管理模式,动员辖区内49个村、小区共105个网格,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确保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畅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激活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温暖互助实现生活欢“欣”。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原则,积极培育“三自”组织。坚持“自治”,依托“一约五会”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村内大事协商、矛盾纠纷调解、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张寨新村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坚决杜绝“党员干、农民看”的现象。村党支部围绕“五个振兴”,组织发动村民群众成立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村民自治组织。自治组织负责人由村里“威望高”、乐于奉献的老党员、老“乡贤”担任,发动村民群众更多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上来。目前,该村已成立产业发展合作社、乡贤组委会、乡风文明理事会、教育协会、矛盾调解委员会、应急救助志愿服务队、村内环境卫生监督小组等16个自治组织,参加党员群众达300多人,成为村庄治理的中坚力量,每年组织开展清洁家园、关爱老人、拥军优属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使全街道形成了“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格局。

2024-09-04 唐口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0168.html 1 创新基层治理办好群众心头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