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珂
任城区金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重构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以信用积分串联形成基层治理工作合力,以信用融合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推行信用积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信用赋能精细化治理新格局。
完善工作体系
推进信用融合志愿共建
“李经理,4号楼北侧有花砖地面破损,下雨时容易积水,有安全隐患,请及时处理,还有就是居民反映说我们地下车库的卫生打扫不及时………”金城街道常青社区工作人员韩子文正在联系物业公司做好日常小区基础设施的维护。
常青社区通过搭建居民协商议事平台,组建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业委会主任定期召集小区“居民议事”会议,针对小区管理等方面,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拉家常、说困难、提建议等方式参与到社区管理,再通过协调街道相关职能科室、物业企业、下派力量等,共同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
金城街道打造基层治理红色微网格,以网格、小区为单位,构建“1+N”“微网实格”管理体系,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以楼栋长为主体的N名兼职人员,建立街道基层治理信用积分评价标准,给予兼职人员激励,以信用积分作为评选表彰的依据,依托社区楼长成立多支“金小蜂”志愿服务队,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划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具体事项,鼓励楼长、志愿者、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信用基金募集、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平安巡逻、协商议事、文明创建、矛盾调解、见义勇为等具体事项,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聚焦多元联动
搭建信用融合服务载体
“今年以来,我们致力于打造社区基层治理的‘信用合伙人’队伍,由社区两委、网格员分组,走访辖区企业、商户、下派单位等,通过走访济宁农商银行、瑞德幼儿园等,以联建形式将社区治理资源纳入社区服务资源库,邀请他们一同参与社区建设,我们共筹集社区信用基金5.7万元。”金城街道新华社区党委委员靳旭东介绍说。
金城街道探索“信用内循环·服务低成本”基层治理共建共治模式,以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信用商户等为主体,在社区建立社区信用基金池,打造“社商居”一体化联盟体系,构建以社区党委为主导、以商户捐赠信用基金为动力、以社区居民志愿者志愿服务为牵引,形成基层治理全要素闭环,打造社区基层治理融合载体,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政府财政无限兜底难题。通过建立“即时记录、每周汇总、月度评议、季度总结、年度表彰”信用评价激励机制,将信用积分情况在社区内信用积分公示栏或居民微信群中进行公示,引导居民积极获取积分,激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强化信用激励
凝聚信用融合工作合力
在金城街道洸河社区,加装电梯一直是老旧小区居民的共同心声,也是社区治理的难题。益民东区回迁10号楼居住的多为老年人,安装电梯的愿望十分迫切,但一楼居民反映影响自己采光,强烈反对。社区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居民诉求后,积极对接街道住建办、综合执法,组织热心居民代表、楼栋长共同开展协商议事会,社区和热心居民代表李华美阿姨与居民沟通、缓解居民情绪,解决了居民的担忧和困难,最终完成电梯的加装。像李华美阿姨这样的热心居民在金城街道还有很多,通过发动热心居民带动其他居民,引领越来越多的诚信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