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2日
第01版:

喜事新办 同吃一碗“大锅饭”

■本报记者 杜文闻

近日,一场简单而又温馨的婚礼在邹城市峄山镇大庄二村的婚庆礼堂举行。“这是我们青年村民的结婚典礼,这场婚礼严格按照村里的要求举办,由红白理事会成员免费主持,村里免费提供场地,前前后后才花了不到6000元。”大庄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姜永林一边义务为婚礼提供服务,一边讲述着移风易俗给村里带来的实惠。

所有宾客都吃一碗“大锅饭”,没有炖鸡、炖鱼、肘子等“硬菜”,不请乐队,不收街坊邻居的礼金,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所有程序尽量简化,这是大庄二村举办红白事节省的“秘诀”。

“红白事要简办,不攀比不浪费。”在2005年党员冬训班上,由党员们集体倡议,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大庄二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红白事服务队,将移风易俗纳入了村规民约,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事程序进行了简化。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大庄二村通过改革,不论谁家发生红白事,都做到了省心、省事、省钱,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经过18年的坚持和努力,从2006年元月实施至今,共发生红白事196起,平均每起节约3万余元,全村共节约资金600余万元。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作为民政部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示范村和山东省基层治理村级实验点,大庄二村坚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使村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实施“家庭文明细胞工程”。自1993年开始,连续30余年开展以“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十佳孝星”“和谐家庭”等为主要内容的推荐表扬活动,推荐过程坚持“让群众说话”的原则,由村民直接推选产生。截至目前,累计推选“好媳妇”580余人次,“好婆婆”490余人次,“好妯娌”1300余人次,带动村风民风持续好转。特别是通过敲锣打鼓、吹着唢呐给好媳妇娘家送喜报的形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近年来,邹城市围绕“铸魂、赋能、强基”,实施“百企兴村”行动、“个十百千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等,凝聚起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合力。突出文明实践提档升级,打造“尚德邹鲁 和美儒乡”文明实践展示带,以“百万邹城人 文明共创建”为引领,实施“家门口的流动微党课”“敬老幸福餐”等170余个品牌项目。突出移风易俗常态长效,以“群众自治”为抓手,通过制度保障、宣传提升、活动引领、示范带动,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突出文化惠民走深走实,以开展“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为主线,实施“孟子乡音”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打造“黄河大集·邹进万家”特色品牌,培育出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吴官庄村等特色文化村镇。锚定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成立孟子思想、母教文化、伏羲文化、邹鲁文化、红色文化五个工作组,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等十大领域,形成“一区引领、五文并进、十个融入”的“一五一十”文化工作格局。实现村庄美起来、文化动起来、阵地活起来、服务暖起来、网络清起来、文明多起来六大提升,民风家风乡风不断改善,持续擦亮“仁爱邹城”道德建设品牌。

2024-09-2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2375.html 1 喜事新办 同吃一碗“大锅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