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4日
第01版:

渔鼓声声唱新风

■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刘静 张明

“先买车后买房,天价的彩礼累爹娘,喜宴浪费真可耻,树新风不能讲面子……”近日,在汶上县康驿镇三十里铺村文化广场上,伴随着“咚咚”的渔鼓声,该镇民间艺人李树贵创作的渔鼓《移风易俗好处多》正在上演,引来村民阵阵喝彩。

近年来,汶上县采取扎实有效举措,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下功夫、出实招、见真章,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婚丧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文明乡风劲吹中都大地。

汶上县在汶上融媒等阵地开设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制作移风易俗短视频,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新风”传得更广。“不要彩礼好闺女,娘家知书又达理”“大操大办乱攀比,将来受累还是你”等宣传标语在村头巷尾随处可见。创作编排了戏曲《彩礼恨》、三句半《彩礼惹祸端》、渔鼓《中年难》等文艺节目,将移风易俗政策“翻译”成百姓语言,搬上群众文化大舞台。

汶上县还把树新风变得更有温度。成立由各村妇联主席和计生专职人员为成员的红娘协会,引导未婚青年树立健康文明的婚恋观。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汶暖婚姻 幸福启航”集体颁证仪式、“情定中都 家国同庆”新中式集体婚礼、“乡村有约 缘聚昙山”青年联谊等活动,倡导文明新理念。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布《汶上县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倡议书》,开展“承扬好家风家教 共建和美新汶上”主题宣讲比赛、“家庭家教家风”专题宣讲报告会、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打造“汶水之上 和美人家”品牌。

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落实红白事报备制度,加强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提升红白理事会管事率。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婚庆、婚介、殡葬行业管理,加强对婚丧承办公司价格监管和从业人员宣传教育,引导行业人员自觉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新风正气的推动者。

同时,汶上县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坚决抵制陈规陋习,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并影响带动身边群众。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建设家风家训馆,打造孝和文化室,征集一批优秀家规家训格言、家风家教故事等,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展示。加强典型人物选树,大力寻找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让好人故事走进大众视野,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2024-09-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2475.html 1 渔鼓声声唱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