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近期,鱼台县掀起了一场以文化为桥梁、文明为灵魂的移风易俗浪潮,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新与活力。
“网络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觑啊!”山东清音《移风易俗倡新风》的创作者刘传卫感慨地说,“通过‘观鱼台’这样的平台,我们的移风易俗作品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让更多观众感受到我们创作的初心。”
为更广泛、深入地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观鱼台”微信公众号特别开设了“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专题专栏。从《闵子孝亲》的感人故事到山东坠子《接婆婆》的和谐画面,专栏通过移风易俗主题文艺作品,让全县群众感受这场移风易俗的浪潮。
鱼台县乡村文化工作者与文艺爱好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挖掘那些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故事,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曲艺作品。这些作品既接地气、有温度,又巧妙地将移风易俗的精神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相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鱼台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设置宣传栏、悬挂条幅等多种方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除此之外,鱼台县利用融媒平台,广泛发布移风易俗海报和“六反对、六提倡”移风易俗宣传视频。这些线上宣传材料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鱼台用文化这把金钥匙,打开群众的心门,让移风易俗的好风气像种子一样,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鱼台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朱圣娟表示。通过文艺形式传播正能量,不仅能让群众在娱乐中接受教育,更能激发大家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下一步,鱼台县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积极探索“互联网+”移风易俗的新模式,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