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第02版:

咱们“银龄”有力量

——兖州区大安镇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孔丽丽 王洪玮

10月19日,吃过了晚饭,兖州区大安镇李村77岁的周晓兰来不及拾掇饭桌上的碗筷就换上戏装化起妆来,村里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都等着她的拿手戏——豫剧《穆桂英挂帅》。

“辕门外的三声炮如同雷震……”纯正的唱腔,深厚的功底,周晓兰的精彩演出获得台下群众的阵阵掌声。今年8月,大安镇看准了“银龄”力量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创办“信安剧团”积极为老年人搭建平台、丰富载体,“银龄”队伍成为助力社会发展、增强社会活力的重要力量。

“我们每天不是排练就是巡演,除《墙头记》《花木兰》等传统剧目外,我们还把村里的好人好事、新风尚等编排成小戏小剧,也把不文明、不孝顺的事儿编成小品段子,村里人演给村里人看,很受村民欢迎,家风村风也越来越文明,看到这些变化,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周晓兰说。

据了解,“信安剧团”成立以来,通过文艺演出培育良好家风,带起文明乡风,从而推动乡村治理质的提升。截至目前,大安镇“信安剧团”招募演员45名,平均年龄68岁,已经演出10多场,受益群众达1200多人。

“我们组织老党员、退休老教师等人员组成‘银发宣讲团’,利用会前、戏前、‘幸福食堂’的饭前十分钟,用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和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民法典及禁毒禁赌等内容,让村民们听得有滋有味。”大安镇副镇长贾磊表示。前邢村老党员吴洪新佩戴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每当村党员和村“两委”集会,他都要与村民们分享在艰苦岁月里顽强拼搏的经历。“听了老党员们的故事,深受教育,让我们对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前邢村党支部书记宋恩峰表示。

“小狗得拴绳,乱跑乱尿惹人厌,要是咬了人那更麻烦。”今年83岁有着45年党龄的前官村老党员董本良是大安镇“夕阳红调解员”,因为小狗伤人引起邻里矛盾,经他调解两家和好如初;因为老人赡养费兄弟俩有过节,经他说和兄弟俩相互道歉,争相养老孝老;因为丧事铺张浪费,他前去丧主家宣传村规民约,有效推进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大安镇把董本良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组成“夕阳红调解员”,发挥他们的经验和威望优势,专门“巡视”村里的不文明行为,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安全巡查等工作中,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等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2024-11-01 ——兖州区大安镇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工作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6537.html 1 咱们“银龄”有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