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婆媳是天敌,同行是冤家。我和儿媳妇之间却是读友、诵友,大概也能称得上诗友。我们同是语文教师,她在小学,我在中学,我们一定不是冤家。鉴于上面说的“三友”,我们做不了天敌,却成了志趣相投的人。
她和我儿子相识不久的一天,她发现我们在一个群,市朗诵协会会员群。她还看到群里有朋友在朗诵我的文章,这让她有些惊喜,感到意外收获。如此缘分。从那时开始,她虽然嘴上不说,看我儿子的眼神里却写满了“非你莫属”。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儿子把美丽、端庄、大方的女孩带回家。第一次进门,做准婆婆的总要有点表示吧。先生小声叮嘱我:“见面礼别忘了。”我说:“放心吧,我有特别礼物。”
我的特别礼物,是我亲手签名的一本散文集。收到我的散文集,女孩特别欢喜。几天后,便是妇女节。早晨醒来,手机响了,拿起一看,是女孩发来她的个人公众号。立即打开,是她朗读我的一篇散文《一起走着走着,就白了头》,还有她和我的照片、简介。
我的照片和简介,都是她从网上找的。看了她的简介,方知她是一位特别优秀、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小小年纪的她,已经获得诸多荣誉,“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市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特等奖”等等。这是女孩给我的节日礼物,一个大大的惊喜。先生说:“这也是一份特别的回礼吧!”
后来知道,女孩为在妇女节第一时间呈上礼物,白天工作,“开夜车”朗读制作了这篇散文。
在此之前,有一位黑龙江大庆的专业播音员也朗读过这篇散文,得到身边朋友很高的评价。而妇女节女孩的朗读,除了音质好,语音语调恰到好处,她的朗读节奏和内容的把握,更接近我的写作感觉。
再次见面,我们就有很多话题,关于教学,关于读书,关于朗诵。偶尔,她会向我推荐她最近读的书,只要她推荐,我必读。坐到一块,便有聊不完的书中话题。从《论语》到四大名著,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平凡的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
女孩成为我的儿媳后,我们除了好书共享,在朗诵方面,她给了我很多帮助。前年世界读书日,我接到宣传部的读书分享任务,要求我自己录制视频上传。儿媳妇拿来她的一套录制工具帮忙,我录完后,她帮我剪辑。结果当然是很完美,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她喜欢读书,偶尔也写点文字给我看。我给她鼓励,也直言不讳地说出存在的问题。
2023年立春,是她人生中的一次美丽蜕变,她做了母亲,我们家喜添一位小公主。我们共同的话题突然转到小宝宝身上,全家人也都围着小宝宝团团转。手忙脚乱之余,她开始有计划地给小宝宝购置绘本。
刚刚几个月的宝宝,已经懂得倾听,每天晚上听着妈妈的摇篮曲、爸爸的绘本讲述入睡。慢慢地,我们全家齐上阵,适时地给宝宝读绘本。1岁前,宝宝开始主动要读书,自己能够从地摊式的书架上抽出自己喜欢的书。我们家里床头,沙发、车子里,都有宝宝的书。
宝宝会走路了,经常钻进我的书房看我在电脑前忙碌,奶声奶气要坐奶奶的腿上,看奶奶敲键盘。偶尔,她也神速出手,把我写了半天的文字拉没了。有时,我不在书房,她小手一边拉我去书房,一边嘴里念叨:“写,写。”
宝爷爷的普通话,是全家最差的一个。每每爷爷给宝宝读书,我和儿媳妇时常偷笑。听到他那h、f不分,不在调上的读音,我们不约而同地学他发音,然后为他纠正。宝爷爷这时就憨笑、正音,宝宝也不知其所以然地跟着笑。
我和儿媳妇称得上诗友,是有其原由的。我偶尔写两句蹩脚小诗,时常得到全家人的欣赏。一首《那年七月七》,成为儿子儿媳妇心中的典范之作。去年七夕前一天,儿媳妇说要朗诵这首诗,然后发在她的公众号。
儿子上班去了,为了让她静心朗诵,我和先生把宝宝带回老家。本以为她在家可以安静地录制编辑了,可偏巧楼上人家启动装修,噪音刺耳。她灵机一动,把电脑搬到车库,坐在车子里录音。
录完上楼才发现,电梯卡忘带了,只好爬楼梯上八楼,手里抱着电脑,一不小心,把脚崴了。待我们回来时,才发现她忍着疼痛,继续编辑她的公众号。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里总是隐隐地疼与歉疚。
第二天就是七夕节,我把她朗诵我的一组诗歌发在朋友圈,收获一片赞美声。我那普普通通的一组小诗,经过她的二次创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得到很多朋友夸奖。那时起,我们成了配合默契的诗友。
在抚育宝宝的日子里,儿媳妇自己读书的时间少了,但她成长飞快,对教育孩子也有她自己的主见。昨天,她又收到快递来的宝宝绘本。她对我和宝爷爷说:“每次收到绘本,宝宝就长大一个月了。今天,宝宝1岁半了。”
原来,宝宝的绘本是每月邮寄。我只见家里的绘本不断增多,只顾埋头给宝宝读书,也发现宝宝越来越感兴趣、有规律,竟然不知道儿媳订阅的宝宝绘本,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陪伴宝宝一起长大的。■苗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