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4版:

您养我小 我陪您老

——于小勇赡养三位五保叔伯感动乡邻

喂大爷、二大爷吃桃子

握着大爷的手问寒问暖

叔伯几人观看小勇儿时照片

带着二大爷去医院换尿袋

查看大爷的眼疾

夏天给二大爷擦身子

帮二大爷修剪胡须

看望在外打工的五叔

给大爷服药

夫妻二人与叔伯合个影

在外打工铺设地板砖

和妻子一起干农活

■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赵波 摄影报道

“您养我小,我陪您老。” 金乡县卜集镇于辛庄村的普通农民于小勇,悉心照料三位高龄多病的五保叔伯多年,用善良和孝心、责任和担当为叔伯晚年撑起了一片天空,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在于辛庄村西头,三位五保老人在安心等待着“子侄”:大伯于芝君,84岁,生活虽能自理,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每天得按点儿服药;二伯于芝新,74岁,肢体三级残疾,患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等慢性病;五叔于芝钦,66岁,肢体四级残疾,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前家里穷,三位叔伯都没有成家,年轻时勉强照顾自身,但随着年岁渐高,身体状况变差,吃药时常漏服,日常事务难以料理,身边需人照顾。

在和妻子李秋兰商量后,于小勇主动挑起了照顾三位叔伯的担子。每天,他为叔伯们送去三餐,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牙口不好,就让妻子把饭菜炖软乎,变着花样让叔伯们吃好喝好。他天天盯着叔伯按时吃药,常常帮他们擦身、洗头、洗衣晒被。一日三餐、穿衣吃药、时时照看……从村东到村西,小电车风雨无阻,一骑就是6年。

2022年5月,大伯因脑梗住院,不能自理,于小勇就天天医院、老家两头跑,忙前忙后照顾住院的大伯,兼顾二伯和五叔的饮食起居。一大早赶去医院帮大伯洗脸、擦身、清理秽物、更换衣服、喂饭喂水,悉心照料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白天忙着照顾老人、顾不上地里庄稼,有时晚上还要回家加班干农活。出院后,于小勇照旧天天床前床后伺候,在夫妻俩的精心照看下,老人恢复良好。前些年,五叔腿部骨折,落下阴天下雨腿就疼的毛病,于小勇就买来暖贴为他贴好,减轻老人疼痛。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提起作为侄子悉心照料三位高龄患病叔伯的于小勇,乡邻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小勇心细得很,就是亲生儿子,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个程度,老人家真是有福啊!”于辛庄村妇联主席王爱秋说,于小勇性子好、心也细,就像对亲生父亲那样照顾叔伯,再苦再累也从没听他说过半句怨言。

于小勇出生于1977年,在他出生1岁多父亲就去世了,此后不久,母亲也撇下了他和大他三岁的姐姐改嫁。从那个时候起,是叔伯们把他拉扯长大,直到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他们就跟我的亲生父亲一样!”当年盖婚房,大伯掏出了自己大半生积蓄,结婚摆喜宴,二伯也掏出了积攒多年的“老本儿”。

“叔伯把我当成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一点私心也没有。他们养了我小,我就得养他们老。”这是于小勇认准的道理。为了照顾叔伯,他不敢出远门,只在家附近打零工,就为了老人有闪失能第一时间赶来。这些年来,他也从没外出游玩过,即便是出门办事,也尽量缩短行程,早早回家。

当地政府把叔伯三人纳入“分散供养五保户”保障范围,每月领到的固定救助金也能满足生活开支。为了让他们得到专业的护理,2018年,卜集镇民政部门也曾上门劝说老人住进敬老院,但三人都婉拒了。“说真心话,叔伯住到敬老院确实可以减轻我的负担,但我总担心没有亲人陪伴,他们心里会空落落的。”于小勇说,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宁可自己忙活点儿,也要一家人齐整整地在一起。早晨来一趟,看叔伯们是不是都起床了,有没有需要添置的物品;中午来一趟,送饭、提醒吃药;晚上再来一趟,待安顿好老人睡下才放心离开……日复一日,每天跑好几趟,于小勇重复了6年,“只要老人没啥事,心就安了。”

2024-11-13 ——于小勇赡养三位五保叔伯感动乡邻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7737.html 1 您养我小 我陪您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