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道伦 焦裕如
壮丽秀美的南四湖不仅是旅游度假胜地,水生中药材资源也非常丰富。近年来,微山县创新思路,着力建设环南四湖流域医疗卫生服务新高地,全力打造南四湖中药材产业带,构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格局,满足了群众多元的健康需求。
扬优势、显特色
“链”造高质量发展金“药”匙
聚焦绿色发展,打造南四湖中药材种植养殖区。以“道地、绿色、生态”为核心,加快推进水蛭、蟾酥、芡实等水生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养殖,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规划建设微山湖水蛭综合研发基地、微山湖水蛭及水生经济植物种养示范基地、微山湖中药材生态养殖示范园、芡实仿野生栽培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全县荷叶、莲子、芦根、蒲黄等水生中药材野生抚育栽培面积10万余亩,水蛭生态养殖面积近万亩,芡实仿野生栽培面积2.7万余亩。
聚力龙头引领,培育中医药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山东康源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招引药材精深加工、中医药及康养产品研发生产等强链项目,形成了以微山湖道地药材为支撑,以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为主要产品的发展格局。南四湖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第二批医养健康特色产业集群。
聚能引擎带动,挖掘中医药康养文旅经济增长点。加快中医药与康养、健康饮食、文化旅游等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水蛭、蟾蜍、芡实、荷叶、莲子等优势中药材,开展“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推出芡实醋、荷叶醋、菱米酒、代饮茶等系列大健康产品,打造养生产品经济增长点。规划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微山岛、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南阳古镇、爱湖村等景点入选齐鲁康养打卡精品路线;建设叙福居·康养城等一批康养基地,打造具有北方湖泊特色的健康旅游胜地,叙福堂中医院暨微山湖老年疗养中心入选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和山东省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强基础、促协同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新布局
围绕“县级强”,提升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持续提升县级医院建设水平,规划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区,谋划启动县中医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中医院入选第二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针灸推拿科为省级县域龙头专科建设项目。
围绕“乡级活”,用好乡镇卫生院中转纽带。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拓展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目前,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5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8家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21个专科被评为“济宁市基层医疗特色专科”,建成驩城、两城中心卫生院2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
围绕“村级稳”,筑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科学统筹村卫生室布局,全面推进“五有三提升”,大力推进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化,改善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通过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医疗服务点等形式,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提升乡村医生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团队“健康守门人”作用,414个家庭医生团队不定期深入村(社区)开展义诊随访服务。
围绕“上下联”,打通连续性医疗服务渠道。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与上级医院技术合作,打通双向转诊通道,为湖区群众提供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微山县人民医院建成名医工作室6个、泰山学者工作站2个,山东省立医院集团微山医院揭牌成立。微山县中医院与山东省中医院建立医联体。
抓统筹、谋全局
创新湖区急救服务新模式
突出急救为民惠民,打通急救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为每个镇街配备1辆救护车”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列支400余万元为15个镇街购置急救车辆,高标准配备急救设施;推出救护车免费接诊服务,同时针对孕产妇等重点群体,开通“宝宝巴士”绿色通道,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
开辟急救水陆通道,建成“全域15分钟急救圈”。立足湖区实际,科学布局院前急救网络,在相关镇街设置急救点,补齐县域急救“断点”。设置“红帆号”湖上120救护船,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安装无线电通信系统,实现了疑难重症远程技术指导和车船转换有效衔接,打通了水上医疗急救处置绿色通道。
建设胸痛救治单元,构建“湖区心电一张网”。聚焦心肌梗死等急救问题,以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为主体,积极推进县域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村卫生室配备远程心电设备,率先实现胸痛单元全域覆盖,打造了急性胸痛分级诊疗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做心电图,县级医院“秒”出报告,发现危情立即转诊,搭建了县域“救心”高速通道,平均每年救治急性心肌梗死100余例,救治成功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