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赵洪顺 苏文浩)汶上县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围绕“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核心目标,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全方位织密“一老一小”的机构职能体系和服务保障网。
汶上县委编办依托部门“三定”规定和权责清单,对县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特别是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人医疗照护、儿童福利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明确民政、卫健、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职责分工,成功构建了部门协同的“养老托育”综合服务机制。今年以来,汶上县完成了14处敬老院的智慧化改造,4处医养结合型卫生院顺利投入使用,中都街道坝口社区荣获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并被评选为山东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同时,以“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愿景,整合20所农村小学,新增学位6360个,幼儿园公办率和普惠率分别达到72%和95%,县未成年保护中心入选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
在医养结合方面,汶上县为寅寺卫生院、苑庄卫生院等乡镇卫生院增添“养老服务、培训”职能,并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其中,苑庄镇的“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成为全省首家在乡镇卫生院嵌入公立护理院的新型医养结合典范。此外,探索医育融合的新模式,为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增加“0—3岁幼儿托育服务”职能,分别打造“妇幼保健+托育”“中医药+托育”以及“康复机构+医院+学校+托育”的特色模式。
在优化公办托育资源布局方面,汶上县支持现有幼儿园创造条件延伸办托班,增加托额供给。2023年以来,已遴选17处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增设400个以上的托位,实现镇街公办托幼机构的全覆盖。同时开展托育机构负责人及卫生保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了全县托育服务培训培养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300人次,实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的目标。
为强化养老事业的人才基础,汶上县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为15处镇街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1076个岗位编制。同时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编制计划,赋能乡村医疗体系升级,近3年来,共为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批复76名人才招录计划。统筹设立了13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标准化建设,5家卫生院成功创建为一级甲等卫生院,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均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为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汶上县在“医共体”框架内实施灵活的人员调配政策,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人才向基层流动。自去年起,已有118名县级医疗骨干被交流至乡镇卫生院,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